由【废話多多】
北京的秋天,是色、香、味的交响诗。红的枣儿,绿的甜瓜,黄的柿子,紫的葡萄。让人见了便忍不住的买回家去大快朵颐。最喜欢捧着一只多半斤重的鸭梨,张大嘴一口咬将下去,脆脆的梨肉迸入口中,甜甜的梨汁从嘴角流到下巴,急急地去抹,却搞得手上也粘粘的。父亲在世时会笑责我没有闺秀风范,拧一把热热的湿毛巾递过来。而母亲只是笑着看我把一只梨啃完,然后轻轻说一句:“年轻真好。”于是便心满意足起来,觉得秋天真是个幸福甜蜜的季节。
当秋意渐渐的浓了上来时,大街小巷里便开始传出了糖炒栗子的香味。淡淡的烟火气中,透着栗香的甘甜。尤其是在周末的傍晚,夜幕遮掩了大街上白日的喧嚣。辛苦了一周的人们摘下了在办公室的假面,松下心来慢慢的溜达,看到了糖炒栗子便买一包带回去与家人分享。合家老小围桌而坐,边吃栗子边聊天,一周的疲惫便在欢声笑语中烟消云散。
北京的糖炒栗子以怀柔油栗为上品。怀柔油栗的特点是皮薄,肉厚,味甜。栗子分大中小三种,据吃栗子的老饕们说,大的太大,受热不均匀,小的太小,吃起来麻烦。所以中不溜儿的最好。买时话一出口,老板就知道识货的来了,喜笑颜开地寒暄两句,递上一包热腾腾的栗子。糖炒栗子要趁热吃,最好是刚出锅的,烫的拿不住,要从左手倒到右手,再从右手倒到左手,如是几许后再放到嘴上咬开,不然栗子里的热气会爆出来烫嘴。炒的好的栗子,肉不沾皮,栗肉油亮,入口外脆内绵,又香又甜。
美国没有栗子,原因是二十世纪初的一场枯萎病把美国的栗子树杀了个精光。现在圣诞节期的栗子大部分是从意大利进口的,小部分来自中国,韩国和法国。说来可怜,从前我家黑漆板凳对栗子的认知仅来自于圣诞歌曲中:“在篝火上烤着的栗子。”只是每当他兴高采烈地唱道:“Chestnuts roasting on an open fire.”时,我都会联想到一只手忙脚乱在火中取栗的猴子。有一年北京的家人给我塞了一包栗子,说是等飞机无聊时磨牙。在机场忙忙乱乱的牙没磨成,倒把栗子带回了美国的家。从此每次去北京,黑漆板凳必然要求背一包栗子回来。
老北京人讲究,吃喝穿戴要认准了地方才买。听说我千里迢迢的往美国扛栗子,亲戚朋友众口一词的让我去地安门的栗子店去买,说是那里的栗子质量好,炒的也好。今年一位住在西安门的朋友请我吃饭,提到她家门口的栗子店比起地安门的店来不相上下。来到店前,小小的门脸,果然有二三十人在等着买栗子。大概是好酒不怕巷子深的缘故,店里并没有像别家那样挂着“正宗怀柔油栗”的牌子。只见两个大锅中沙子和栗子一块自动的翻来倒去,炒栗子的小伙子每隔一会儿便揭开锅盖用大铁锹把栗子人工翻两下,最后加入用水化开的麦芽糖和蜂蜜,敞着炒一会便好了。
栗子一出锅,排队的人们便骚动起来,脖子伸得长长的盼着。可一锅栗子没多少,几个人之后就卖没了,于是大家又安下心来慢慢等。其实店里有四口大锅,可精明的老板只用两个,门前等着买栗子的人就是活广告。经常听到有人问为什么买栗子还要排队,而标准答案则是:这么长的队,想必栗子是好的。排队的时间长了,觉得买少了不上算。本来想好了买两斤,到了跟前一张口便是六斤。一斤送朋友,一斤自己吃,其余的带回美国,分一半给姐姐,另一半呢,被黑漆板凳理所当然的独享了。
«我说说,你看看,法律责任我不担。你转帖,我无怨,废话多多拥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