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和你爸走着走着,就走散了。我走得快,他走得慢,我老是要回过头去找他。”
越洋电话那头,回荡着母亲散淡凄凉的话语,她在向我描述她的梦境。父亲去世后,母亲经常做这样的梦。梦中,母亲和父亲一道出门,走着走着,就不见了对方,只剩她孤身一人在虚无飘渺中漫无目地地行走。
“哎,一晃7年了,我这次真的把你爸弄丢了,再也找不回来了!”
7年前,父亲去世时,父母亲刚刚度过金婚纪念日。鹣鲽情深,固然是好事,但若一旦走了一个,另一个失了伴,也失了自己,不知所终,也够凄凉。母亲自此大门不出,二门不迈,白天房门深锁,午夜梦中徘徊,食之无味,言之无声。情到深处人孤独,爱到尽头心寂凉。50年的姻缘,留给母亲的是爱一场,痛一场,梦一场。七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 ......
我的父母都出生于上世纪三十年代,两人家庭背景和性格迥然相异,却在时代的大潮中因缘相会,由爱生情,于相亲相爱、磕磕碰碰中度过了漫长而平凡的一生。
母亲是个孤儿,从小失恃失怙,个性乖张,父亲出身书香门第,温厚纯良,不苟言笑;母亲四川人,尤嗜辣,父亲无锡人,爱吃甜;母亲超急性子,猴子屁股坐不住,父亲极慢脾气,三棍子打不出个闷屁;母亲强势,什么都要说了算,父亲忍让,宰相肚里好撑船;母亲强健,尤擅体育,年轻时曾打破北京女大学生100米短跑记录,父亲文弱,除了教书上课,天天宅家备课做习题。
这样极端化的两人生活在一起,难免闹出一些误会。明明一道出门,母亲却总是急冲冲赶路,父亲慢吞吞落在后面,两人距离越拉越远,看不见对方的影子了,最后父亲如断线的风筝,跑不动了,静静待在原处,等着母亲回头来找。实在找不到了,就兵分两路,各自回家。他们相互妥协的日子一直等到年老时,父亲患了失忆症,出门认不得路,母亲每次都紧紧抓住他的手,再也放不开。
上世纪50年代,18岁的母亲从四川大巴山区考取了北京石油学院,遇到父亲,她的物理老师,俩人在教学相长中日久生情,开展了长达五年的“师生恋”。母亲临近毕业时,中国发生了一件大事,严峻考验着父母的爱情,也是他们蒂结良缘的契机。1959年9月,中国第一大油田大庆油田的发现,使国家彻底甩掉了“贫油国”的帽子,祖国石油工业发展历史翻开了崭新的一页。周恩来总理亲自指示,要在大庆油田建一所培养高级石油技术人才的高等院校。母亲一向积极,第一时间主动报名到东北大庆油田搞开发。父亲为了爱情,违背了祖父母的愿望,也毅然放弃首都高校的优越条件,跟随母亲到天寒地冻的黑龙江,参予东北石油学院的筹建和繁重的教学任务。
父母终生在外奔波劳顿,为国家培养了一批又一批石油专业人材。 父亲离沪时,尚是乌发俊朗的白面书生,叶落归根时,却已是发稀齿落、年届七十的垂垂老者。由祖父母带大的我,尤其理解老人体弱多病,身边无人照应之苦。祖父母虽年事已高,却一向不愿意给儿子添麻烦,每次去信都是报喜不报忧。祖父临终前,突然把我唤到床头,再三叮嘱我给父亲发去电报。父亲接到”爷病速归“的急电后,星夜兼程,长途跋涉,一进家门就长跪祖父床边,连声自责不敬不孝。小脚祖母拄着拐杖,一步一挪移到父亲身旁,用手轻轻抚摸着父亲的脸颊,“儿啊,你终于回来了!让娘好好看看,你的头发到哪儿去了?怎么成了秃子啦?”
父母这辈人,生于兵荒马乱,和共和国一起成长,经历了许多,也失去了许多。 在时代洪流中,把握人生的方向,个人力量常常微不足道,人们在做选择时,命运也在选择你。人更多时是被命运无奈地裹挟着走。记得父亲说过,”几十年在外奔波,并不是我们真的足够坚强,只是别无选择。“ 年幼的我不懂父母的难处,现在的我太懂生活之不妙而对父母的随遇而安、处之泰然感到不可理喻。一代人自有一代人的世界,生活中缺少的是包容和理解。
世事更迭,母亲也已84岁,失去父亲的呵护,她变成了一个弯腰驼背、弱不禁风的小老太婆。3年前她曾来温哥华和我团聚,口口声声说要弥补我从小失去的母爱,对我关怀体贴、耳提面命,一心想把我塑造成她老人家心目中向往的女儿模样。孰不知,我这位已过“知天命之年”的女儿竟然冥顽不化,丝毫没有培养成才的希望,无奈之下她只得悻悻而归,登机时我分明看见“失望”两字清晰地写在她的脸上。
近来,母亲虽然联通了微信,但由于耳朵背,打电话时听不清我的声音,只顾自说自话。她时常哀叹,年轻时追潮流赶时髦,老了却成了高科技的“弃儿”,跟不上时代了!母女联系,本就不易;此番疫情,又完全阻断了我的回乡之路,母女相见更成了奢望。
”哎,夫妻一场,母女一场,都是缘份。我人间职责已尽,只是还想找到你失散的父亲!” 说罢,母亲挂了电话。
我再拨回,电线那头空无一人,只剩下嘟-嘟-嘟的回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