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罗2021-10-29 02:58:14

九月上海()

 

读中学开始,搬到了交大三号门附近住。从三号门穿过去,交大的正门在华山路上,大门左边,有家“自立书店”,好像是上海第一家私营书店,曾经在里面消磨过许多个下午,这次再回去寻,已经不见了。

 

还是喜欢纸质书,喜欢看纸质书的那种阅读体验,感觉世界跟自己都更真实。回上海最重要的目的之一,就是想看到更多的中文书,可以摸到更多的纸质书,获得像老鼠掉进米缸里的那种惊喜和快感。离开上海前,新的上海图书馆已经开了几年了,进去过几次,多是去参加活动或者办公事,没能安安定定的坐下来看书。新图书馆的规模很大,位置很好,就在淮海路高安路,我的初中就是在附近读的,所以对周边环境比较熟悉。既然回到上海了,自然要去看看,但终于还是没有充裕的时间坐下来看书,仅是到此一游似的观光,在心里完成朝圣。但已经获得了说不出的满足了。

 

地铁10号线在“上海图书馆”有一站,往东,可以去更繁华的市中心,兜兜淮海路。向西,可以到徐家汇商圈。从挨着图书馆的地铁口向西再走几步就是湖南路(隔着淮海中路,左边是高安路,右边是湖南路),这里一直到武康大楼,大概是上海最有格调也最有故事的几条街道了。

 

随便寻一家饭店医肚,店里几乎都是吃大闸蟹的聚会,推杯换盏,气氛热烈。我们点了几样家常小菜,草草吃罢,出门散步。慢慢弯到湖南路,这里依旧非常安静,两边洋楼的小阳台已经看不太清了,一家家的窗门里灯火渐亮,路上几乎没有行人,秋风微凉。我们紧了紧握着的手,吐气如絮。

 

新月朦胧,树荫婆娑,偶尔洋楼底层开出的一两间小店,灯光悠悠,从窗户望进去,几乎每一家都陈设精致,品味优雅,美好得有点不真实。经过湖南花园的门房,正想象着里面可能的转错婉约或者柴米油盐,忽然身边开门而出两个洋帅哥,手里握着啤酒瓶,说的不是英语。错身而过的一瞥,门内灯光透亮,是一间漂亮的欧风客厅,又像是艺术工作室,高调而堂皇。门关上,两人大步朝前,走过我们前头,消失在街头。夜越来越静,街越走越长,路灯昏黄。迎面又走来一个洋人小哥哥,抱着一个大食品袋,手里还端着一杯关东煮,沓拉着拖鞋,不紧不慢的样子,有点失神,又有点孤单。有种恍惚,这是上海嘛。

 

 

走到武康路口,一间卖酒的小店亮着灯,还没打烊,就推门进去看看。还真是小店,十几个平方米左右,店主埋头玩着手机,并不看我们。大半间都摆着酒瓶,地上也有。卖的大多是红酒和洋酒,冰柜里也有啤酒,很多叫不上名字的洋牌子。问了一款美国超市里常见的红酒,60元人民币,价格很公道。默默地走出来,继续往前慢慢闲荡。武康路越靠近淮海中路就越有人气,几家大开间的酒吧、咖啡馆招牌煌煌,声色神气。洋妹妹洋哥哥们三俩而聚,就着桌上忽隐忽亮的烛光,低语轻啜,点缀着沪上的夜风情。

 

“嘀嘀,居民同志们注意了,请关好门窗,小心火烛,注意安全。”身后传来这种夜更人特有的语声,好像还有“共建文明,共建美好”那些。我们停下来,想寻找声源。那声音清晰而响亮,引人侧目,但却找不出是从哪里发出来的。再仔细辨听,还是找不出来。心里正疑惑着,就看见一个中年男人,骑着一辆自行车,缓慢前进,前面车兜里放着一只小喇叭播着录音,那就是声源了。他骑过我们身边,骑到武康大楼前,转到星巴克门口的空地上,停下来关掉喇叭,骑远了。(开罗)

 

 

 

 

 

 

 




更多我的博客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