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朋友讲过,对历史问题一定要站在宏观的角度去看。简单来说,个人的感受虽然真实,可毕竟是树之一叶,难以代表整体面貌。君谈的是1964年发生的事,可是背后意义一样,都是去描绘文革这个大命题。
对文革,我自己也经历过极其反对,然后思维碰撞,爱恨交织,最后逻辑上开始有所理解的过程。这个名字已经臭大街了,以至于我们忘了它的全名,文化大革命——是思想领域的一次快速的,强硬的变化。一般来说,有了问题才变化。玩这么大,是不是有些问题已经大得不可救药了呢?不同人看法肯定不同。
对我自己而言,影响心理转变最大的有以下几个:
1 2006年8月哈佛出版社出版的‘Mao's Last Revolution’,《毛最后的革命》,作者是哈佛大学的麦克法夸尔与瑞典隆德大学的沈迈克。文革是所有中国人的禁区,自己踏不得。结果局外人比我们自己看得清楚,挺悲哀无奈。不过我觉得这并非一下子蹦出来的,因为2005年12月,姚文元死了。他写了42万字的回忆录,但是不让发表。最后让发表了一个简略的《回顾与反思》。不想让你发表,最后同意让你搞个简单的,其实背后的意思很清楚了,就是只挑捡出那些想让你发表的去发表。换句话说,其它的都不合适发表,说明两者在观点和意向上会冲突。
2 2016年开始,天涯论坛出现一片长篇雄文《起底文化大革命》,作者崇新岳,百思峰。作者用事实,大多数当时报刊的内容为依据,逻辑思考,勾勒出一幅文革简图,让读者知道很多以前不知道的。
3 王光美的一生。作为曾经的第一夫人,王光美曾经风光无限,站在河北桃源的地头拍过照片,美。1966年,清华大学的蒯大富受到王光美为主的调查组的严肃处理,不给他机会去申辩,事闹大了,蒯大富绝食准备自杀。最后反映到中央,导致伟人出了手:“哪能不听人讲话就这么处理?”类似事例可参照武汉事件,工人组织在游行时受到了军方的出手与弹压,伟人也发了话:“什么时候我们的军队开始打自己人民了?”作为结果,当时军区负责人陈再道不得不出面,向大众道歉。不过王光美因此进了监狱,丈夫去世几年后自己才知道,她1979年出狱。后来,80年初,一说是在纪念堂看到水晶棺,一说是在人民大会堂看到主席画像,气得要去砸,被叶剑英阻止。之后她非常低调,2000年后,凤凰卫视的杨澜采访她关于文革,她想了一下回答:“看到现在这个样子,我觉得伟人是对的,我们当时不理解他。”王光美在2006年去世了,在去世之前的那年,家人准备聚会的时候,她说:我们好久没有跟毛家联系了,一起聚聚吧。”
4 倪匡的转变。倪匡五十年代后期在内蒙古,后来逃离到香港,一直公开反对文革,反对中共政府。不过在前几年接受采访时谈起自己的感受:“中国人跟外国人不一样,有钱了也不愿去帮助别人,看着别人在那受苦,很冷漠。”“如果这样,我宁愿回到以前那个年代“。他指的是五六十年代。
5 黑猫白猫论。有人分析源自于刘伯承讲的黄毛白猫,打仗时经常讲。后来发现是以前四川家乡的谚语。简单地说,就是想要目的,就不要太顾及手段。从哲学的观点看这个论非常荒谬。因为手段,你的做法非常重要,即使为了正义的目的,而采用犯罪,欺诈的手段,也会让人愤愤不平,因为你的所作所为已经让你成了坏人。打仗时刻对敌人无可非议,可是在和平社会就一定出问题。这种思维影响了一代人,因为解放思想,所以八仙过海,各显神通。近期的铁链女事件,在2016年贾平凹小说《极花》就反映过,后来也抖出88年徐州市政府就打压媒体,不让报道妇女拐卖。那可是80年代的事。再想想,山西黑煤矿,电影《盲井》,河南艾滋村,电影《安阳婴儿》,这都是90年代的事。一切让我们知道的时候,其实已经很晚了。换句话说,我们一直被蒙住不让知道。即使改革开放也不是一帆风顺。79年对越战争,82年修宪取消人民群众聚会的权利,83年严打,86年胡书记下台,88年通货膨胀,批白条,官倒,之后就89动乱,军队进城戒严。南巡之后步子大了,问题也多了,远华大案,教育改革,医疗改革,东北下岗,才几年就四大银行坏账破产?再后来到土地流转,房地产兴起,多少买房者受苦?振兴东北的想法,开发大西北的想法,哪个顺心如意?在我看来,只有WTO真正让所有人受益,过了五年好日子。其他都是用一部分人的利益,比如民工,比如买房者,用别人的辛苦换来的。更何况,有些政策的副作用很多年后才看得见,比如计划生育,当年一个人有父母两倍的爱,现在差不多40岁,要养孩子,养父母,假如有房贷,就算不失业,压力也可想而知。有人算过账,如果把现在养一个孩子到大学生折算成本,在大城市要150万左右。换句话说,少一个孩子,就相当于多了150万。
与君虽然看法不同,可是只要我们心是平静的,手不动,唯有灵魂在碰撞,相信都会有所觉悟,踏破自己思想认知的禁区。或许是因为,灯光之下,才可见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