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onebench2022-04-02 14:29:34

不是所有中国人,而是一部分。甚至不是中国人的一部分,而是中国人的思想的一部分。比例大小就不说了。

晚清在挨打以前是自大。

被爆打了几次以后就变成自卑,崇洋,媚洋,畏洋了。

直到今天。

中间有一段时间又曾经扬眉吐气顶天立地,但那段时间一过,就又回到了三洋的轨道上。

以往俺觉得这是骨头不够硬是唯一原因,现在看,跟思维也有关系。

神马思维?

唯大思维----中国思维中天然就有寻找中心,依附中心,顺从中心的驱动力。别的帖子中说过,这种思维方式表现在两方面,一是别人强大就仰视之,二是自己强大就俯视别人。从国家到个人,大部分都如此。

晚清对外就是这两方面的典型。挨打以前,极度自大;挨打以后,极度自卑。

所以,新中国建立以后的三洋,也就不能说是完全的没有骨气,也可以视为认识到差距后的自然反应。

发动机不行,三洋一波;芯片不行,三洋一波;大飞机不行,三洋一波;精密机床不行,三洋一波;新冠爆发,三洋一波;一波又一波,只要有差距,三洋就不停。

要比较中西文明的差距,这也是其一。

西方对差距的态度绝对值得中国人学习:如果比我的好,抢过来就是。

什么叫骨气?

西方的这种蛮抢精神肯定不能叫骨气。但他们确实另一种特别重要的类似骨气的人类素质:独立与创新(不能叫探索,中国人也探索,但多向内;西方的探索则是全力向外)。

----不存在的东西,可以创造出来。甚至没有怀疑,没有等待,没有观望,觉得可能就去试。

这种精神是抢掠文化的另一面。如果看物质文明对人类的作用,这种精神是人类需要的。

相比之下,中国人在这方面的骨气就完全被唯大思维耽误了-----看不到更好的,自己不知道开创;看到别人开创出更好的,自己就一副打死也追不上的丧气样。

又当然,俺说的是在器物文明上,中国在整体上表现出来的特征。

三洋型思维的根源在于汉语这种语言组织原则:汉语总是通过参照形成表层意思,因此说话者总是在寻求意思的中心,然后把不同的成分归附上去。

如果只是这种功利上的唯大思维,中国文明早就依附到别的文明上,该完了。

所以,中国文明还存在,说明功利上的唯大思维不是中国思维的全部-----最重要的部分依然是唯大,但它不停在现象上,而是一路追溯,到了唯义,唯仁,唯天。这样,利与物上的唯大就不是唯一的动力。

也因此,中国文明才不断涌现圣贤和英雄,到今天依然屹立。

 

 

 

 

 




更多我的博客文章>>>
笑薇.2022-04-02 14:41:25
"如果比我的好,抢过来就是。" 如果你有我没有的, 抢过来,我就有了。都抢过来, 你就没有了,只有我有。
一灯可除千年暗2022-04-02 15:18:35
过犹不足
为人父2022-04-02 15:50:10
从一个极端很快容易跳到另一个极端的人是投机分子吧。这种在两个极端的轻易转变的现象,说明什么呢?
一灯可除千年暗2022-04-02 15:58:35
说明
stonebench2022-04-02 16:23:43
投机只是表现,其实不过是适应性强。适应性等不等于生存能力,需要另一个标准。
笑薇.2022-04-02 16:25:50
崇洋媚外和自信相关。美国很流行的self-confidence 的理论把自信看作是一种自我评估的技术。
为人父2022-04-02 16:25:58
也说明没有起码的良知。
stonebench2022-04-02 16:34:06
俺觉得就是判断的标准定在哪里的问题。定在短期个体利欲,不如西方就很容易三洋;超过西方则又必自大。
stonebench2022-04-02 16:39:59
俺觉得是一种私欲算计。努力赶超需要放弃眼前利益吃苦,俯首依附则眼前就可得利。所谓“造不如买”就是这个思路
一灯可除千年暗2022-04-02 16:47:33
最大的
danxiaoya2022-04-02 16:57:58
是的,所谓初生牛犊不怕虎,抢侧必须胆大,探索也是。
一灯可除千年暗2022-04-02 17:06:25
不知其所害也不会知其所利
danxiaoya2022-04-02 18:10:14
同意
中间小谢2022-04-02 18:21:20
這個比较符合我的印象。
中间小谢2022-04-02 18:43:34
中國人創造了一整個文明,怎麽會不善于創新。印度人物质科技不但不如西方,也不如中國,其創造力在精神領域。
庄文雅2022-04-03 00:47:11
石板凳可以考虑用哲学方法深入研究这一现象:)
盈盈一笑间2022-04-03 01:36:30
洋气的人,就一定没有骨气吗?
stonebench2022-04-03 04:06:32
洋气跟骨气
stonebench2022-04-03 05:04:20
古人一句话就说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