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坛旧贴,题目略改,内容照转:
一千个人有一千种文革。
这一千种文革又可以概括成三类:文革是好的,文革是坏的,文革有好有坏。
这三类判断这下又有很多不同的出发点,不同的观察角度。比如站在拿评书当历史的角度,文革就是迫害功臣;站在受害者的角度,文革就是坏人迫害好人;站在现代化进程的角度,文革就是革命在思想领域的继续。。。。
本贴不评论,不评论,不评论以上不同的观点,也不评价不评价不评价文革的功过。
本贴要提另一个角度,分析为什么会有文革。
这个角度就是中国的现代化与中国人的现代化。
简单地说,从清末到今天,中国一直处于从古老文明向现代文明转化的过程中。这个过程充满了痛苦,中国人在这个过程中经历了各种苦难。
对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来说,要想有尊严有质量地生存在这个世界上,现代化是不可替代的选项。对于中国,尤其如此。无论看历史还是看现实,中国、中国人(印度也不行,日本也不行,美国、英国、德国法国伊位克利比亚巴勒斯坦以色列。。。。任何国家)都不可能靠别人怜悯与同情过上好日子。
过好日子,只能靠自己。对于近代中国来说,靠自己,靠自己的什么?武力?没有。科技?没有。媚力?没有。。。。啥啥都没有。只有靠自己的努力。
努力,就是吃苦。不但吃苦,还要吃别人不能吃的苦。
中国人喜欢吃苦?不。但对中国来说,这是现代化的唯一出路。从一个经济科技极度落后的国家发展成一个比较强大的国家,以苦干的方式来实现,苦的量是摆在那里的----必须创造那么多的财富,取得那么多的成绩-----必须吃那么多的苦。
对这个民族来说,从晚清到新中国成立,我们已经吃了太多的苦。这个过程,我们要尽早结束,能多早就多早。
尽早结束,意味着多吃苦,一代人两代人三代人,要干五代人十代人活儿,要吃五代人十代人的苦。
这就是为什么新中国的前三十年,引得那么多人抱怨。从个人的角度来看,这些人应该抱怨。但从整个民族的角度,这些抱怨就显得过于自私。
作为一个国家的领导者,毛和当时的土共,难道不知道怎么收买民心,怎么把自己塑造成让怕吃苦的精英拥护的领导者?他们不可能不知道。但他们选择不,他们宁肯把精英得罪光,也要强力推进这个全国性吃苦的大工程。
为什么?
为什么不把这个过程拉长一些,慢慢来?
因为来不及。因为毛知道,中国崛起的时间窗口就这么小。
第一,战后秩序重建,重新稳定,中国有实力,就可以在这个秩序中占有一席之地。如果没有实力,等秩序稳定下来,再想挤进去,难上加难。挤不进去,就是二流三流国家,任强国摆布。下次洗牌不知要到何年。所以,中国必须以最快的速度,最高的效率在这个秩序中站稳脚跟。怎么办?把最小的本钱用最高的效率化成最大的回报。而在当时,最好的选择,就是整体协同。这个方法到今天也是最有效的方法,以至于希拉里哀叹,无法通过竞争战胜这种经济模式。
第二,中国人潜力爆发也是有周期的,而且这个周期相当长。而中国人潜力爆发时可以让天翻地覆,但中国的忍耐力超极强大,一旦进入忍耐周期,则各人顾各人,整体协同的效率将大大降低。历史的规律是,中国人最快两三百年爆发一次,一次只持续几十年。晚清以来中国所受的欺辱在土共领导下转化为大爆发,成功建政,协同效率在各种斗争中已经达到极值。但新中国成立之后,斗争减少,人们的干劲下降,这个爆发点就要过去了。表现就是革命者都开始贪图享乐,别说老百姓了。
在这种情况下,如果听之任之,精英们将得到舒适的生活,毫无眼光与主见的百姓也会感恩戴德不再吃苦,而毛与土共都会得到一个好名声,但中国将止于一个如印度越南一样的二流三流国家。
这样的情形已经出现。表现就是刘邓的思路:涣散集体协同,强化个体自由。
应该说,刘邓所为,也不是恶意,也是人心所向:政权已经稳定,人们以为可以松一口气,人心思乐,这是自然的。
但对于整个民族的命运来说,却是要命的事情:中国人受苦受难艰苦奋斗一百多年,再苦干个十年二十年,就可以脱胎换骨浴火重生,现在临门一脚的关键时刻,你说不踢了,下场喝汽水去?
这就不是权力问题,不是功臣问题,而是要中断中国迅速崛起的现代化进程,毁掉中国崛起的千秋大业。当然是不能纵容的。从这个角度看,文革就是毛给中国人最后鼓一次劲:坚持住,别松劲。松劲思想要不得。已经萌芽并茁壮成长的个体化倾向怎么办?人力扭转之。于是就是文化革命。
毛不知道文革不得人心?当然知道。
毛不知道这样做会得到什么样的回报?当然知道。
毛说自己是准备好粉身碎骨的。如果你看得到中国人的忍力和爆发周期,看到历史留给中国的机会窗口,就会明白,毛什么都知道。他就是宁愿自己和自己的亲人都粉身碎骨,也要给中国人抓住这个窗口,给中华民族抓住这个机会。
如果看76年之后中国发生的事情,看文革的政治目标(打倒走资派),那么文革失败了。
但如果看文革期间,中国在科技与经济方面取得的成就,则似乎又可以说,文革在某种程度上实现了它的目标。中华民族,又咬紧牙关,苦干了十年。中国在科技与经济方面基础更加完善更加牢固,元气更加充实,离真正的高飞又近了一步。
在历史长河中,从新中国成立到改革开放,不过是瞬间中的瞬间。但这个瞬间,对这个时期的中华民族来说,却是至关重要。抓住了,她和她的人民就可以舒适而有尊严的生活。没抓住,中国近代以来一百多年的苦就受得得不偿失。
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
看看毛泽东的诗句,看看他对辩证法的理解,其实很容易明白:毛非常清楚吃苦与享乐的关系。这个民族对于吃苦的厌倦与对享乐的向往,他如果不比任何人都理解得清楚,也决不会次于任何人:时来天地皆同力,运去英雄不自由。他知道人心所向,但他选择逆天而行。不是为了自己,不是为了任何个人,而是为了这个民族。
他清楚人心所向,清楚自己的选择的另一个证明,是邓小平。文革的十年是毛心力交瘁的十年,他知道自己时日将近,推动国人走完这一程之后,人心将无人可转。于是他留下了邓小平,这个人心思定,人心思乐的代表者。
是的,很多个体的人在文革期间遭受了苦难,遭受了冤屈。很多很多的苦难和冤屈,是不该遭受的。作为个体的人,他们有理由抱怨文革,有理由痛恨文革。他们的立场与角度,必然是评价文革的一个方面。俺不否定这个角度。
但同时,文革是中国历史上乃至人类历史上的一个大事件。对文革的评价,也应该有这样一个角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