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大家都在说祖上, 惭愧,我的祖上没有阔过,就听说曾有先人曾经跟随过刘备, 但具体是什么职位又无从说起, 或许是“众十万”之一。 就算没有阔过, 无权无势平头小民在历史洪流中默默地开枝散叶到我父辈乃至给我骨血, 于我而言已是天大的本事。 更何况若是一直往上溯源,大概率大家的祖上都是黄炎二帝甚至更加威风的战神蚩尤!然妻的祖上确是真正阔过,现有的族谱是南渡后的记录, 据说南渡前曾是五姓七望的一支。 以往种种个人辉煌也许象烟花般灿烂为人惊艳, 不过随着时间流逝, 也就沉淀为史书或者地方志上的寥寥数笔。 能说得出大致内容的故事就只能是刚刚过去不久且有起伏的人生。
稍微有些细节的就属岳母大人的外公昌老板了, 上世纪初生于绍兴附近的一个镇子里,少年时期就开始跟族里的叔伯经商, 在当时汹涌诡谲的社会大动荡浪潮里练就一身踏浪弄潮的本事。 昌老板在十里洋场混了10多年, 与一日本友人交好, 两人合伙做茶叶丝绸(据说也有些药品走私)贸易, 在那个变幻莫测的年代居然做得生意兴隆, 不仅在上海扎根买了一栋洋楼连铺子, 分行都开到江苏南京一带。 昌老板衣锦还乡, 重金购得了绍兴城靠柯岩那边的两个山头连带周围大片良田, 又修葺祖屋, 进屋酒摆了3个道场, 带着漂亮的小太太, 不可谓不风光。
一直到上海枪炮打响, 因那洋楼铺子在租界, 生意虽然停顿, 倒也不伤筋骨。前半生抓对了那么多方向的昌老板在接下来却跑错位, 北上去了南京。等绍兴的大太太接到消息, 南京炮声是消了, 血色的梦魇已经笼罩了整个城池并向周围蔓延。 当时屠城的消息并未传出, 大太太已经预感不对,做生意的, 自然也结交不少三教九流的强人, 于是大太太当众许诺有将她家男人带回来便以城外的两个山头连同良田相赠。
重赏之下, 有马家兄弟应承愿意一试。 这两人平时也算是地方江湖人物,在昌老板这般商人碰到棘手的货运或者讨债问题也多有请这两位出头, 故而到南京的路线两人也熟悉; 两人愿意火中取栗的另一个原因是那两山头曾是马家的祖产。 马家兄弟出发后,大太太日夜念经不断,终于奇迹眷顾信女,大概20天后居然家人来报说接到马老大和大少爷了。 马老大将丢了魂魄的大少爷扔给姚家人, 又叫了几个兄弟沿路折回去找自己弟弟。
这边姚家大老爷失踪在战火中,回来的少爷又好像不省人事了, 生意场上的传言飞起, 很快便有人登门要债。 说来这位大太太也就是岳母的大外婆也是能干的人,想是原本就一直打理自家生意, 碰到这种情况心里有数也不慌,知道一般这个时候出来的也是没有眼色的小角色被用来试水, 先跟几家主要关联商户通好气,绝对不相互拆台,另外敞开大门, 请来行业大掌柜, 一笔一笔当面清算, 但凡发现有浑水摸鱼的一律棍棒叉住扔出去, 对于真的债务连本带利结算并撂下话以后要再一起做生意就别想了。 想必这位大太太平时在生意场上也颇有名声, 这样几番操作门面也算勉强撑起来了,自家生意也不至于坍塌。(我听到这里,觉得少了些大太太力挽狂澜的味道, 妻说你以为拍电视剧吗, 60集那种?)
没多久, 曾经的日本伙伴在几个所谓官老爷的陪同下到访, 拿出昌老板的亲笔契约书信, 大致意思是以上海苏州南京三处产业作为带姚家人出南京的酬金。大太太想必当时是大受打击,原先存一线希望(以为昌老板可以靠这个日本伙伴的关系脱困)化为灰烬。 在当时的形势下, 任何挣扎都是无力的, 不管契书写的是不是一处产业换一个姚家人,更不用说在当时日占的管制下, 姚家人要拿回产业的控制权本来已然无望。或者对大太太而言, 不管多少产业, 就算只能换回来一个亲人便是值得。 之后 大太太决定是时候回乡下暂避一下。 大部分城里的产业在当时已经有价无市, 在几番周折后, 产业抵债, 别人欠的债大折扣细软回收, 剩下许给马家兄弟的山头良田也在两家有头有脸的人士见证下过户。 大太太带着两个少爷离开城镇, 回到祖先曾经躲避战乱的里山, 直到抗战结束后才出来。
讲到这里, 不知道各位是不是跟我一样奇怪, 这是昌老板的故事吗?分明是大太太的传奇呀! 我跟妻聊天的时候, 她也说, 可不是吗? 说起来这位大太太跟她们的血缘关系还要往上溯, 也就是说这位大太太其实是昌老板的表亲, 而大少爷的生母是第一任小太太, 难产没了, 小少爷的生母跟昌老板一同消失在南京城里, 跟大太太同穴而眠的是昌老板的衣冠。马老大是在城外捡到大少爷的 , 他还抱着刚出生未久的妹妹, 人已经浑浑噩噩, 小婴儿的尸体却一直不撒手。 马家兄弟把人打晕了, 找个隐蔽的地方挖了个坑把小家伙留在那里, 背着大少爷, 几乎是爬着回来的。 其间凶险已无法知晓,像马家兄弟这般从小在江湖里打打杀杀,刀尖舔血, 最是知道如何在危险的情况下活命的人物,也几乎折在路上。 马老二瘸了一条腿, 马老大找到兄弟后, 回来要了酬金, 安顿弟弟就去参军了, 后来据说被拉到缅甸那边就没有回来。 大少爷回到乡下, 慢慢也清醒过来, 但对南京发生了什么闭口不谈, 跟大太太一样茹素向佛, 也不愿意婚配, 在大太太软硬兼施压力下很晚才结婚; 而大太太在时局略微稳定的时候又请人去南京寻了几次丈夫的尸骨, 道是不管如何总要归根, 最后还是抱憾离去。 后来据说南京那边有做DNA的, 小少爷(妻的小外公)那边还有人特意过去做过, 结果也没有对上。
时代变迁, 每一代人关注的焦点都会不一样,个人恩怨的细枝末节都会消失在历史大背景中, 不管故事怎么演绎,每个鲜活的生命突然消失背后都饱和了未亡人无尽痛楚 。 90年代当妻的小舅决定跟日本人做生意时, 还引起她们家族轩然大波。 不过, 日子总是要过的,生意也总是要做的,只有爱恨情仇好像无处安放, 也许悄悄地在某一处等待爆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