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蔗没有两头甜,从去年下半年开始就面对战略性的选择
1)图历史性的低利率,再贷,扩大投资,长期持有,度过衰退期又是艳阳天。
2)升息以后地产价格下跌,择优买进
我们两口子短视,觉得1)是看得见摸得着的利益,于是慌慌张张忙了半年多,重贷套现,继续买买买,把总负债翻了一倍,静等暴风雨来临。商业地产贷款最多也就固定10年,利率都在4%左右。
我有一根定海神针,就是一栋self storage,是我老公投入时间和心血最多的物业,从2016年计划,花了两年寻找合适的工业厂房进行改造,怕建筑贷款不可靠,卖了两个生蛋老母鸡,保证了一年多的建设,疫情中艰难推进,而且没有超支,建成以后委托给最大的Self storage公司管理,大概2020年底开业,2021年一年招租50%,今年半年又租了40%,现在occupancy90%+,估摸着这一栋能帮衬两三个疲软的办公楼度过衰退。
房地产不像股票可以快进快出,有时越是衰退越不能卖,如果卖了要交大笔稅,不是雪上加霜 死得更快?只要现金流不断,就算贴一点钱,也要熬过去。
看到股票血流成河,地主们却还抱怨“心太软”涨租长得不够数,正是今年河东,明年河西。我是坚定的买房派,上个星期把退休账号的一点点Reits都清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