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酒话桑麻212022-08-02 21:37:37

以下文字基本事实主要根据父亲的回忆讲述, 有少量根据其他亲友的补充。

 

(一)女学堂的先生公牵姻缘

奶奶任学英和爷爷朱亮南的结合是大伯公牵的线。曾祖父母去世早,之后大伯公朱志安就成了大家长,担起了养育6个弟妹之责。他比排行老四的爷爷约大20来岁。早年由于受到戊戌变法后全国兴办女学的新风潮影响,大伯公在贵阳这个偏远之地开风气之先,开办了一所女子学堂,前后有几百个学生,奶奶也是他的学生之一,学生们尊称他为"先生公"。由于奶奶聪慧过人,资质出众,很得他的看重。而究竟爷爷奶奶怎样因大伯公牵线而走到了一起却已不可考。

 

我想像中这件事的情形是这样的: 大伯公的学生们毕业后还常聚在一起,逢年过节也时常邀约着去看她们的先生公。有一天奶奶和同学们又去看他,在闲聊中他得知已毕业多年,芳龄24岁的学英尚未婚配,便回头给自己的四弟亮南牵线。亮南见过学英,对这个娇小灵秀的女孩印象不错,又是大哥看好的人,虽然年龄比自己大4岁他也并不介意,而是欣然同意了。四弟愿意,不知学英的想法如何呢?随后大伯公让与奶奶关系亲密的自己的另一个学生去问奶奶的意思。奶奶对相貌俊朗,儒雅温和的朱家老四也颇有好感,其兄长又是自己的恩师,也挺愿意。于是朱家向任家父母提亲,两老同意后两家按照礼俗一番准备,最后择了个良辰吉日嫁娶,一桩姻缘便结成了。

 

奶奶和爷爷约在1930年成婚。

 

奶奶上过新式学堂,更在家在父亲教导下读过《三字经》,《千字文》,《列女传》这样的经典和"木兰辞","孔雀东南飞"这样的诗文,听过"霸王别姬","凤还巢"," 四郎探母","平贵回窑","马前泼水"这样的戏曲故事,传统文化在她心里打下了深深的烙印。对于婚姻的期待,她像"长干行"里的新娘一样,一朝为君妇,"愿同尘与灰"; 像卓文君一样"愿得一人心,白首不相离"; 像刘兰芝一样期望着"君当作磐石,妾当作蒲苇,蒲苇纫如丝,磐石无转移"。嫁入了朱家,从此就是朱家人,奶奶全心全意投入到了这个新家庭中。

Shubin2022-08-02 22:55:13
那个年代,让女孩子上学堂的人家很少。需要父母开明,家境也不能太差。
核桃小丸子2022-08-03 01:59:35
奶奶的样子,大脑门,一看就是聪明人,也很有个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