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酒话桑麻212022-10-18 23:07:27

(十二) 奶奶的房产田产与租户佃农们

离婚后奶奶靠着分到的财产生活,她也用这些财产做些投资,比如她在幺姑太的德隆绸缎庄就有股份,每年分红。家里除了5个儿女,外曾祖母也由她养。外曾祖母自从大舅公家产败落后精神出了问题,奶奶在婚后把她接来照顾,从父亲记事起外曾祖母就与他们住在一起。外曾祖母虽然精神有问题,但她并不影响别人,只是常常自己一个人发呆,口中念念有词,一边做些针线活,跟别人基本没有交流。大舅公生意破产后把自己一家住的房子都卖了去还债,奶奶在南京街上贵阳警察局第二分局,就是现在的云岩区公安局对面的一条巷子里给大舅公家买了一座房子,并定期接济他家,也常常拿一些钱给跟大舅公住在一起的外曾祖父,让他可以生活得自由随意一些。另外,三姨婆,就是奶奶的三妹,她的夫家姓杨,本来是做当铺生意的,祖先来自陕西,三姨婆的丈夫是家中老小,所以人称"杨陕老幺"。后来她家生意没落关张,三姨公靠浇烛的手艺过活,但收入微薄,奶奶也会定期拿钱给她家。她则会拿一些以前家里开当铺时客人当死了的货给奶奶,比如用一整块虎皮,边上再镶上其它皮做成的四四方方的床褥,刚好铺满一张大床,冬天睡下去马上就很暖和,奶奶冬天就睡的是这个虎皮床褥; 父亲睡的则是豹皮床褥,豹比虎小一些,边上镶上其它皮刚好可以铺满一张小床。她还带来过一整张狮子皮做的床褥给奶奶,看起来更大更"辉煌",奶奶觉得太贵重没要。当然这些东西从今天的眼光来看都是不环保不应该存在的,那时的人则没有这种环保意识。

爷爷奶奶离婚后父亲从无忧无虑的童年中一夜长大,作为长子,才9岁的他开始替奶奶分担起很多事。他跟奶奶一起去收租,稍大些自己单独去收,10来岁就替奶奶去金号卖过几次黄金。很多奶奶不方便出面的事都由父亲去打理处置。因为是老大,父亲跟爷爷生活在一起的时间最久,奶奶的很多话又只给他说,很多事由他打理, 父亲对爷爷奶奶及家族,包括家中产业的情况最为了解。

奶奶分到的房产有7处,为方便了解,以下租金按解放后50年代的币值来算。这些房产的情况如下---

1)阳明路: 一处6间门面,5间正房,两边各两间偏房的宅院,各房都有一楼一底,分前后两间,住了近20家人,收租30-50元;

2)万家巷: 彝族女土司当给父亲家的有几重大院的大宅院,住了20-30家人,能收租金30元算不错;

3)大同街: 有一处房子,能收租10多20元

4)皮匠湾: 靠进中华北路的带大院的公馆,住了6,7家人,收租20元;

5)黔灵西路: 3个铺面3间正房的宅院,收租30元,收租稳定;

6)合群路: 一处只有两个铺面宽,但进深很深的宅院,租户用于开同心旅社,因离父亲家住在黔灵东路或者苏家桥时都很近,收租方便,能收稳定的30元;

7)和平路: 父亲家在抗战后期买的一栋带院子的三层洋房,买来后里面住了上百个从前线撤退下来的国军伤兵,每天都有伤兵死去被抬出去埋掉,后来奶奶在45,46年卖掉。

奶奶的租户们很多都很穷,比如住在阳明路房子的租户,有人以卖丁丁糖艰难维生,所以租金一般都收不齐,该收50元只收得到30元,但奶奶只要租户把当月的钱给她就行了,以前欠的她就不追究了。

田产有两处,后来奶奶又买了一处,都按五五收租,即佃户留下收成的五成,交五成的租,这五成的租里还要上税,奶奶都请佃户代为上交后再把余下的送来。这3处田地包括---

1)三桥新街: 佃户袁少华,收租10石米。1石米等于250斤;

2)沙子哨吊甫街: 在离城20公里的贵阳至四川公里上,共收租40石米。这片田由三家佃户承租,一家是李二公家,他家有两个身强力壮的儿子,叫做李有富和李有贵,从他家收20多石米; 一家是罗云洲家,布依族,从他家收租10石米; 还有王朝光家,收6石米。

3)乌当区黑石头: 佃户乔发哥,布依族,收租4石米。

 乌当区黑石头的田是奶奶在离婚后买的。佃户乔发哥脾气温和,脸上总挂着憨厚的笑容。他没马,每次都自己用扁担挑着两筐米来交租,一次挑百来斤。奶奶和父亲搞不清这块田在哪里,从没去看过,所以乔发哥愿交就交,愿交多少交多少,不交或少交奶奶拿他也没办法。

沙子哨的李二公家的两个儿子和罗云洲常常约着一起来交租,他们每次用2,3匹马驮着米,人还没进门就大声说:"主人家,我们来交租了!"奶奶赶快把他们迎进门"你们辛苦了,坐坐坐"。他们坐在大桌边上,奶奶让佣人拿茶给他们喝,一边打发人去打酒。他们三人高兴地说"谢谢主人家,今天又有酒喝了"奶奶又吩咐人去做菜。佣人用一个大钵去打来两,三斤酒,奶奶招呼他们说"罗伯伯,李大哥,李二哥,你们好好喝,喝好再回去""我们早就想来,因为下雨天气不好没准时送来""早点晚点都不要紧"奶奶和他们聊着,这时酒打来了,过一会一桌好菜也做好了,李家兄弟和罗云洲边吃边喝边聊,奶奶不时也在一旁插几句,三人呆上大半天,酒足饭饱后才上路回去,临行前他们与奶奶约好下次送租的时间。

袁少华来时一个人,场面就没那么热闹,但每次也要好好招待他一番。

佃户送来的米用洗净的汽油筒装,放在一间用来储藏的房里。要先请人把汽油筒的盖子打开,把米装进去,然后盖上圆石板密封起来。这么多米奶奶家自己吃不完,周围的邻居熟人知道奶奶家有多余的米,都会来买。三桥新街产的是白米,沙子哨产的是红白相间的花红米,人们认为花红米的营养更好更喜欢买,正好奶奶家的这种米也更多。

有时佃户们也会进城办事或者来逛逛,办完事或者逛累了都会到奶奶家歇歇脚,奶奶也每次都照样让他们吃好喝好才回去。

46年父亲曾跟奶奶去过沙子哨吊甫街看过那片田地,还约上了也有田租给李二公家的陈三太一起去。奶奶带了三包点心作为礼物,当时贵阳的点心是用白纸包装,呈金字塔型,外面贴着写着点心铺名号的红纸。

李二公家条件好,有三间进深很深的大瓦房,有马棚,猪圈,牛棚。他家租奶奶的田,而自己也有田租给别人。奶奶他们一行人在李家住了几天,李家对他们招待得不错,罗云洲也请他们吃过一次饭。罗家住的是草房,有好几间,也有牛,猪,马。他专门到场坝上去买了肉来招待奶奶他们,但做出来的菜没有放盐。那时贵州人吃盐很困难,也许他家没有盐,也许他以为做肉菜不用放盐。王朝光家很穷,他没来见奶奶他们,奶奶也能理解,体谅他境况不好。

奶奶和佃户按五五分收成,比有的按主客六四分成的收得少,每次佃户来交租又对他们招待得好,与佃户关系融洽,没有矛盾。佃户遇到困难奶奶也会帮助,减租免租,甚至借钱给他们度过难关。意料不到的是,借钱给佃户也在后来土改时帮了奶奶自己一个忙。

 

 

 


更多我的博客文章>>>

 

 

nearby2022-10-18 23:20:30
这不是寒门,这是望族。虎皮,想起无忧家也曾用虎皮,都厉害啊
梧桐之丘2022-10-18 23:40:38
奶奶这做派也是大家风范,开明乡绅,好人,落下好人缘是肯定的。
把酒话桑麻212022-10-18 23:53:34
无论贫富,记下真实的历史,我觉得很有意义的
把酒话桑麻212022-10-18 23:57:56
她为人宽厚是真的。但也不是所有的宽厚都能换来善良的回馈
尘凡无忧2022-10-19 00:38:14
这么详细的记录,幸福,都是从桑麻父亲处得来的资料吧。。。最后一句已经看见为人善良宽厚的福报了。
影云2022-10-19 00:38:34
你这些文字都可以与家谱共传!非常detailed.
把酒话桑麻212022-10-19 01:02:35
最后一句我说得不准确,且听以后分解
把酒话桑麻212022-10-19 01:07:41
是的,我把他讲的故事串起来而已。
把酒话桑麻212022-10-19 01:12:46
是我爸记性好,换我马大哈啥都记不起来,平时对身边事就视若无睹:(
lovecat082022-10-19 01:21:46
精彩!
月城2022-10-19 03:21:56
奶奶待人宽厚,好人好报
颤音2022-10-19 04:58:40
赞奶奶,小时候妈妈说过农村的地主很多都是自己省吃俭用才买下了地
ling_yin_shi2022-10-19 13:02:27
奶奶女强人,调度照顾一大家子真不容易。人善也少是非,否则可能被不良之人眼红,抓辫子报复。真不容易。:)
把酒话桑麻212022-10-19 17:06:59
谢月城,问好!
把酒话桑麻212022-10-19 17:10:30
以前土地可以自由买卖,农村里勤劳精明节省的人确实有变成地主的机会
把酒话桑麻212022-10-19 17:12:32
是啊,阶级斗争中都会有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