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四) 搬家,小儿出生和抗战胜利
黔南事变后,怀孕已快足月的奶奶带着孩子们和奶妈佣人一行人回到贵阳。刚想从惊恐奔波中安顿下来,不料房主宋义民说他家人口增加,想收回房子,让奶奶一家尽快搬家。自从抗战开始后难民潮涌入贵阳,找一处合适的房子很困难。奶奶不得已,带着父亲去到聚集了很多"房鸭子",也就是房屋中介的法院街,请一个女房鸭子帮她物色一处住房。很幸运地,不久就找到了位于市中心的三民东路苏家桥的一座合意的房子,叫做老醉阳春。搬家是奶奶让佣人孙奶到东门茶馆找了几个在那里等活做的苦力来搬的。
搬家后没几天,奶奶就快生产了。她早就联系好了接生婆,感觉快生时就让孙奶把她请来帮忙。1945年阴历腊月28日的一天晚上,奶奶最小的儿子,就是我的幺叔出生了,母子平安。怀着这个小儿的整个孕期奶奶经历了婚变前后的风暴,经历了逃难的艰苦和回来后匆匆找房搬家的奔波劳累,现在看着这个一出生就没有父亲的可爱的小婴儿,奶奶悲喜交加,五味杂陈。前面生4个孩子时奶奶的身体都恢复得很快,这次却大为不同。在精神的打击和身体的劳顿的双重作用下,奶奶出了月子好一段时间还体虚无力。她下床时会先起身坐到床中间,再把脚放到踏凳上,下地走路"打偏偏"。父亲看她下床会去扶她,但他一个刚9岁的小男孩也不会讲安慰的话。奶奶所睡的是一架三面和床顶都用镂空的木板封起来的雕花大床,是她出嫁时娘家陪嫁的整套家具中的一件。床靠里的一面有两个抽箱,奶奶在抽箱上放着两个玻璃罐,一个装着鹿茸粉,另一个装着加了熟芝麻的红糖粉,这都是她自己用来保养产后虚弱的身体的。她嘱咐父亲,小孩不能吃鹿茸粉,会全身发热,流鼻血。有一次父亲因好奇心驱使偷尝了一点鹿茸粉,只觉味咸,第二天果真流了鼻血。
经过几个月的调养,奶奶的身体慢慢恢复了。但不久后有一天她忽然觉得心子痛,痛得用手捂着心口在床上滚来滚去。她去看过几次西医,吃了很久的药都不见好,于是改看中医。奶奶住在黔灵东路新东门时就认识陈云升,张天兴,贾清元,贾新元这几位在厚记药坊住诊的名医,就去请他们诊断。几位医生都一致认为奶奶这不是心绞痛,而是胃痉挛。这对中医来说是常见病,大家开出的方子也一样,就是吃猴结。这味中药也叫血灵芝,由采药人在人迹罕至的西南大山里采集母猴遗留在树枝上干了的月经,然后再经过加工去除杂质制成。由于采集困难,十分珍稀。猴结呈块状,需打碎成粒状后加水用大火蒸化后喝下,一天一次。这一味中医很对症,奶奶吃过几天后就好了。以后一,两年又发作过几次,又吃这一味药,后来病根除掉再没发作。
奶奶生下幺叔一,两个月后由于奶少,不够幺叔吃,就出门到苏家桥附近的铜像台找奶妈。铜像台边上每天都聚集了一些从贵阳周边到城里找事做的女子。奶奶找到一个刚生完小孩的女人,她说自己是大饱奶,姓宋,很巧的是她刚好住在沙子哨吊甫街奶奶有田产的那个村里,认识奶奶的佃户李二公,罗云洲和王朝光及他们的家人。奶奶对她的情况很满意,就请她来做幺叔的奶妈。
宋奶妈到来后很快就把幺叔喂养得胖胖嘟嘟的。她不仅把幺叔养得好,在其它事情上也聪明能干,过了几个月还替奶奶办了一件事,办得妥妥贴贴,十分漂亮 —
那年快秋收时李有富特意来到城里给奶奶说,今年天灾,收成肯定不如往年,请奶奶同意减租。奶奶问他要减多少,他说这是他父亲李二公的意思,要减多少他说不准。眼下的情况是稻子还没从田里割下来,没打成米,要请奶奶去他家看稻子割下来以后到底有多少谷子再决定减租多少。奶奶说他家的办法很好,然后派与他家同村的宋奶妈跟他一起回去看。几天后宋奶妈回来说,把田里的谷子打下来后用斗来量,一家一斗,堆成一样多的两堆,用这个方法算出今年没减产,反而按往年的量交租后还有剩余。根据宋奶妈汇报的情况,奶奶就没有给李家减租,也没有要求他们多交,只告知他们按往年一样的量交来就行了。两家对这个结果皆大欢喜。
这年夏末的一天早上8,9点钟,苏家桥一带忽然响起了连接不断的鞭炮声,报童在街上奔跑喊叫"号外号外,日本人投降了!"父亲在家里听着外面人声鼎沸,不断传来"抗战胜利了!日本投降了!"的喊声。他在家里坐不住了,和同院的小孩小安不同而约地跑出大门去看,然后加入了向大十字方向涌动的人流。突然而至的重大喜讯让人们喜出望外,不断有人从各个方向汇入这股越来越浩荡的人流。父亲前后左右都有人向地上扔"原子弹",就是用纸包着的硫磺弹,使劲往地上一扔就会响。人们拼命高呼宣告胜利的口号,宣泄着压抑了多年的痛楚和愤懑,尽情欢呼着这来之不易的胜利。第二天父亲的表哥任荣吉用自行车一前一后载着父亲和小安再到街上去参加庆祝,后来人流太拥挤父亲他们只得下车,两个小孩紧跟着荣吉,生怕与他分散。在紧张和兴奋中俩小孩又跟着人流游行了一天。过了几天父亲听到小安在院子里唱"唱凯歌,放鞭炮,今天我们胜利了,笑啊笑啊笑哈哈。。"她说是学校老师教唱的歌,自己唱完又教父亲唱。贵阳人民自发地彻夜庆祝抗战胜利的盛况延续了好几天。
贵阳国民政府却没有在抗战胜利后的一段时间内举行过任何官方的庆祝活动,令贵阳人民非常失望。对于这个政府自己而言,它错失了利用好不容易汇聚起来的民心和人气的大好时机。
45年春,缅甸战事结束后,美军475步兵团(隶属火神突击队Mars Task Force)沿着史迪威公路,经晴隆二十四拐来到贵阳,少部分驻扎在贵阳郊外的花溪清华中学,大部分进驻大南门外的南厂。南厂即是后来的贵阳火车站,原叫猴场坝或飞行坝,是群山环抱中的一块平地,自清末以来成为兵营。抗战胜利后,约在10月,美军分出一些人和车举行了一个欢庆仪式 。当天,一列长长的车队从大南门缓缓经过大十字,铜像台,广东街,普定街,直开到六广门外。队伍最前面是多辆十轮卡,上面坐着很多士兵,然后是中吉普,里面坐着的应该是一些军官,最后是小吉普载着更高阶的军官。父亲在铜像台附近亲眼目睹了这个入城式,记得第一个十轮卡的司机是一个黑人士兵。此后每天都能看见美军中小吉普穿行在贵阳的大街小巷。贵阳当时有两家舞厅,位于大十字的"百乐门"和小十字附近富水路上的"卡尔登",美军来后经常出入这两处,走过外面的街道都能听见里面的音乐声。位于曹状元街的戴公馆也成为美军俱乐部。很快烟筒巷里的摊贩开始摆卖起很多来自美军的旧物品和其它产品,比如军装,帽子,皮带,鞋子,水壶,饭盒等等,也卖玻璃丝袜,橡皮糖,原子糖,原子笔 — 由于美国刚刚投入了日本那两颗原子弹而结束了二战,"原子"二字在当时是个时髦词,用来命名一些形状细小的东西。美军在贵阳驻扎了一年后撤离。
美军在贵阳郊外花溪。美国国家档案馆图片,由美军通信兵拍摄。图中有刚刚接替了史迪威的美国在华武装力量总司令魏德迈中将、美军第九集团军司令威廉姆 辛普森中将、美国第十航空队司令霍华德 戴维森少将、美军在华作战司令部司令罗伯特 麦克鲁少将和几名贵州地方官员。
贵阳曹状元街戴公馆,美军俱乐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