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陶三2022-08-12 20:03:36

后言:这是我以前讲陶渊明一系列视频,写的一些前言介绍性文字。本来都要删了,还是在此分享一下,留个底吧。

是每一期视频的引子,视频我就不贴了。感兴趣的,可以自己找来看。话说,那时说话结巴一点,但颜值比现在高一些。毕竟,我说,岁月啊。

 

 

以下是正文

————————————————

 

前言:陶渊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形象,在我们心中飘逸得太久了。“不为五斗米折腰”的气节,也成为我们的刻板印象,《桃花源记》代表了一种自古以来的大同理想,文人在陶身上寄托了自己归隐的小幻想。可是我们偏偏很少去研究,真实的陶渊明是怎样的,他的人生背景和人生故事,到底是怎样。
——————

千古以来,陶渊明在中国文人为官者心中,寄托了远离宦海、归隐田园的节操和理想。但往往要么委曲求全,要么曲意逢迎,到了失意被贬之时,才仿佛一下“渊明”起来,甚至到了罹祸,像李斯那样和儿子被腰斩于市,才大呼“吾欲与若复牵黄犬俱出上蔡东门逐狡兔,岂可得乎!”,悔不如当初,甘守平庸,做个平头百姓,安享山水田园诗酒天伦之乐。

都想着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一旦登上了天子堂,或在登上天子堂的路上,即便口上、笔下再怎么仰慕渊明,遥想田舍郎的“美好”,要想反过来,“朝在天子堂,暮为田舍郎”,心里是放不下的。放不下那份野心,那份功名,那个欲望,那个自尊,和那个身家。也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了。因为做不到,而更加仰慕那做得到的,于是便将独一无二的陶潜,当做内心的情感寄托了。


这是中国古时文人对渊明的印象。到了现在,由于历史教课书的原因,我们对陶渊明又是另一番印象。歌颂他“不为五斗米折腰”的气节;“不与统治者合作”,因为那是腐朽的封建社会统治者;归耕田园,赞美的是他成为自食其力的劳动者;而《桃花源记》的社会理想,好像一个共产主义的大同理想。

但实际上,今时今日,又不同了。这些印象,又变得有危害了不是,不太符合和谐社会的价值观了不是。

变来变去,那么真实的陶渊明究竟是怎样的。除了诗酒以外,他的一生是如何度过的。在我们的刻板印象中,从他的曾祖父陶侃,到他陶渊明,陶家真的没落了,变成只是一介平民了吗?陶渊明真的是“不与统治者合作”,只做了一个芝麻绿豆大的彭泽县令,因为“不为五斗米折腰”,就辞官归隐田园了吗?归隐后,他真的就只是一个普通的农民,安贫乐道、穷困潦倒一生吗?


好在陶渊明写诗文,喜欢记录时间、人物,那么和同时代的历史、人物,对照起来,陶渊明的人生故事、人生面貌,一下就清晰很多了。我们应该还原到历史去解读人物,既不要像古人一样,用自己的心境去投影陶潜,也不要像当代一样,片面解读陶潜,去往意识形态上靠。

尽可能还原一些,尽可能真实一些。真实的历史,没有封建主义、资本主义、社会主义这些东西,历史就是像流水一样,这么一直流淌下来,从未间断。若有间断,那不过是我们人为地给它制造或取的一个名称罢了。

真实的情况,就是陶渊明和他的曾祖父,生活在一个高度垄断的社会。他的曾祖父陶侃,机缘巧合也好,靠自身努力也好,成为极少数打破垄断身居高位之人,成为励志榜样,也给家族带来余荫。陶渊明在这种余荫下,在依然高度垄断的社会,不上不下,进退两难,看世道艰险,换汤不换药,功名其实如尘土,最后坚定了退隐的志向,甘守平庸,做个归耕田园的平头百姓,并寄情山水,以诗酒自旷。

表面看,是个人的选择,其实归根结底,还是社会,没有变革或改良到一个更平等更安全更流畅的程度。这种状况,经过隋唐以来的科举制度,得到一定程度上的改善,但并无质的飞跃。所以上千年来,仰慕陶渊明、追陶、和陶的文人现象,就一点不稀奇了。

古人有“东门”,李斯“东门黄犬”之东门,乃仕宦之祸的象征;也有“东篱”,陶潜“采菊东篱”之东篱,乃退隐田园的象征。一字之差,差之千里。直到今天,东门与东篱的故事,依然在我们的社会上演。什么时候,可以消灭它们之间的差别呢,能真正做到进退悠然呢?

 

 

donau2022-08-12 20:14:23
这个一般了点啊太像中学老师的口气了
核桃小丸子2022-08-12 20:14:24
这篇是不是贴过?三哥又给陶家做广告了。
陶陶三2022-08-12 20:19:26
这个只是我讲完一期视频后,为了介绍这一期视频,写的一个引子。好内容,都在视频里。
陶陶三2022-08-12 20:20:18
没有。别的地方发过,我就很少再贴了。连初恋那一篇,都没重贴过呢。
Shubin2022-08-12 20:20:54
觉得这篇很不错。”历史就是像流水一样,这么一直流淌下来,从未间断。“ 如果能以此看历史,就会避免很多误解和错误。
donau2022-08-12 20:24:41
不看都说了我听不懂
陶陶三2022-08-12 20:25:37
颜值可惜了。
陶陶三2022-08-12 20:28:10
舒兄是这样的,一条长江,我们在不同的河段,给它取不同的名字。但,
陶陶三2022-08-12 21:01:33
百合也跟着不学好。京城问题少女出一两个,
山水苍茫2022-08-12 21:04:58
陶兄审视陶渊明的角度甚好。记得曾写过有关陶的诗,待改日寻来,以供哂正。
陶陶三2022-08-12 21:05:46
欢迎,欢迎,太好了,太好。
Shubin2022-08-12 21:09:22
讲了优点,再讲点儿不足。觉得与前几篇的风格不一致,缺少”卿“,“艳”,“美”,“波”。 : )
陶陶三2022-08-12 21:12:28
这个,可以在留言跟帖里更正。谢舒兄诚挚建议。
来罘2022-08-12 21:20:19
不为五斗米折腰,却为一壶酒潦倒,小隐。不得官场长袖善舞,便于广场结妪扇舞,大隐。隐实无大小,无需隐为上。
freemanli012022-08-12 21:34:42
赞“无需隐为上”,饥来吃饭倦来眠
把酒话桑麻212022-08-12 22:16:07
指出得太到位了!!!!:)
咲媱2022-08-12 22:18:56
陶渊明就是一个怕死的官二代,不断的炒老板逃避责任的故事,但他懂得包装。有笔杆子包装,懦夫也变英雄。
陶陶三2022-08-12 22:51:54
来罘兄话是没错,不过陶潜真正隐,是在改朝换代之际。
陶陶三2022-08-12 22:53:32
咲媱这种说法,天下无一是英雄。
咲媱2022-08-12 22:54:32
天下英雄,唯使君与操尔! 老曹说这话是有根据的,按照老曹的标准,老陶不行啊
陶陶三2022-08-12 22:55:37
你的网名,就很陶潜啊。
把酒话桑麻212022-08-12 22:55:40
哈哈哈,角度新颖,看得透
把酒话桑麻212022-08-12 22:57:15
诗意的躺平:)
陶陶三2022-08-12 22:58:13
No, no, no,按照你的说法,曹操刺杀董卓,人家一醒就秒跪,逃亡路上,杀亲戚全家,哪里算得上英雄。
陶陶三2022-08-12 22:59:57
挺好啊,躺平容易,心平,却是人生最难得之一。要“心若兰兮终不移”。
咲媱2022-08-12 23:01:56
老曹人品差点,但是起码大局还是拎得清的,乱世不能拘小节,责任他还是背起来了的。就是做得难看一点。英雄不看细节
陶陶三2022-08-12 23:03:07
往牛角里看,只要有一个小孔,就算看透了。
陶陶三2022-08-12 23:05:06
这个逻辑,本朝肯定很赞同。有一句名言,“过去的都已经过去了,向前看”。老曹也是叫我们忘记过去,向前看。
咲媱2022-08-12 23:07:46
关键字,责任,做什么位置,就要为什么事情负责。拿钱要干事,不能一看麻烦来了就回家去种田。曹丞相人品差点,但是还是干了活的
陶陶三2022-08-12 23:11:26
陶潜最大的角色是诗人。曹操是打天下,当皇帝。两回事儿。
把酒话桑麻212022-08-12 23:19:12
"君有道则现,无道则隐",能干事业的时候就"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条件不允许时就采菊东篱下
陶陶三2022-08-12 23:21:29
人生,是一个过程。不可能一来就达观、自然,它是不达观、不自然,过来的。譬如河流,一路有很多碰撞,终归大海。
把酒话桑麻212022-08-12 23:21:31
我觉得不应该以现代人的价值观去评判,而应该放在中国古代的人文精神的背景下
陶陶三2022-08-12 23:23:04
中国古代的人文精神,更是讲“退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了。兼济天下的少有,独善其身的也少有。陶潜是后者典范。
来罘2022-08-12 23:23:41
大批海外泽边雉是不是有点无需隐的意思?周末愉快。
来罘2022-08-12 23:24:01
陶公是局中人,活的是当下。我辈是马后炮,论的是理想境界。一旦实践,怕只有望陶公项背的份儿。
陶陶三2022-08-12 23:27:08
来罘兄说的是。像苏轼,已是达观之人,颇学陶潜,依然难以放下。人之性情平易,非一世之功。
把酒话桑麻212022-08-12 23:29:11
那是,人生最后的达观, 自然肯定和少年时的单纯自然不同的,是带着归来者的眼光
freemanli012022-08-12 23:44:12
本来就是求仁得仁,何来隐不隐的。呵呵
把酒话桑麻212022-08-12 23:44:44
我觉得去理解他想表达的思想就行了,不必去追究他实际上是个啥样的人,其实为啥退隐
Shubin2022-08-13 00:18:28
觉得咲媱兄的评价,貌似来自网络,流于简单化。苏轼曾经有个评价:陶渊明欲仕则仕,不以求之为嫌,欲隐则隐,
陶陶三2022-08-13 00:28:52
你这“山中百合”,也似颇有此意啊。:-)
陶陶三2022-08-13 00:29:47
舒兄总是能找到好东西。
Shubin2022-08-13 00:39:50
看到一篇【沈从文别解“悠然见南山”】,觉得很有道理。该文中引用了鲁迅的一段文字,可惜略去了几句。我在里面给补全。
Shubin2022-08-13 00:43:53
谢谢鼓励。我有个毛病,就是有时候想帮古人说几句话。希望说错的时候少。 : )
Shubin2022-08-13 00:54:20
其实我这个意见,接近吹毛求疵,因为主贴的文字是以前写的。但陶兄仍从谏如流,气度不凡。 : )
陶陶三2022-08-13 01:58:22
这个毛病好。陶潜要不是百年之后,梁武帝的太子萧统帮古人说几句话,现在我们都不知此为何人。:-)
陶陶三2022-08-13 02:00:15
从这些话看,鲁迅也是闷骚风流坯子啊。
陶陶三2022-08-13 02:01:21
是,这个玩得好。先想象死,给自己写祭文,唱挽歌。
陶陶三2022-08-13 02:06:05
看大家聊得好,又是周末,给个福利:
Shubin2022-08-13 02:34:51
看来陶兄比较能够理解鲁迅,估计要想超越鲁迅就比较容易了。 : )
dhyang_wxc2022-08-13 04:45:15
陶只是作了他自己,为什么会对后世有那么大影响?照亮了那个时代(钱穆语)?要能讲出这个关键。学雷锋呀,读日记?
dhyang_wxc2022-08-13 04:59:56
这是他最人性的地方,是真身,其他皆是化身。东篱南山的斜眼,丝履的恋足,咏荆轲的mood swing,皆是皮相,皆非所问。
陶陶三2022-08-13 05:15:54
杨兄讲得好。这是1,接下来还会有2,3,4之类。:-)
陶陶三2022-08-13 05:17:31
哈哈,让老姚去超越吧。十个文人九个骚,还有一个是老姚。:-)
木有文化2022-08-13 06:30:35
哈哈哈哈,为什么我看到美女怼陶三,有一种莫名的快乐
dhyang_wxc2022-08-13 14:16:58
呵呵,看你这里虚热闹,有劲没处使,找个碴。。。。
陶陶三2022-08-13 15:56:32
因为我们这是颜值的交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