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9年6月26日,以刘少奇为首的秘密代表团抵达苏联,专程访问斯大林。
早些时候,斯大林就已经收到了米高扬的报告,称中共是有明确的“亲苏”意向的。
因此,斯大林对于刘少奇一行人的到来是很欢迎的——尤其是刘少奇等人提出的经济援助请求。
在和刘少奇的会晤中,斯大林表示:
“我们将提供专家,如果你们是按照粮食价格提供报酬的话,对于苏联专家也可如此。但是标准必须和你们同等级的专家一样,如果需要,苏联政府可以再额外补贴他们一部分。”
斯大林的意思很明确:
苏联专家待遇和同等级中国专家一样,此外,苏联还会提供专家补贴。
考虑到当时中国的经济状况,斯大林还破例允许刘少奇先带一部分苏联专家回北京,把经济建设先搞起来。
刘少奇自然是很高兴的,他将这一消息报告给北京方面,毛主席立即指示有关部门准备。
党中央指出,对专家要保证一人一间寝室,水泥地面要铺上地毯,床套被褥要保证充足供应,办公用品亦是如此。
第一批苏联专家受到这样的礼遇,个个都很感动,但事实上,万里之外的莫斯科却在悄悄商议着新的专家待遇协定······
1949年底,毛主席亲自访问苏联,目的是为了和苏联签订一个新的同盟互助条约。
但由于苏方的拖延,一直到次年的1月20号周恩来加入,中苏双方的谈判才正式开始。
当周恩来总理将中方总结的协议拿给苏联代表看的时候,苏方却提出了另一个要求:
中国政府应该每个月支付给每个专家2000——4000卢布的补偿金!
这是一个什么概念呢?
当时,中国的货币体系尚不完善,所以薪资标准是按照小米的市价而定的:
按规定,中国各部部长级别的待遇是2800斤小米,而额外的补偿金大概值10000——18000斤小米!
这是极其庞大的一项开支——这意味着,每个苏联专家每个月拿的薪水是中国国家部长的4倍多!
周总理听完后,并没有立即反驳,而是又很谨慎地问了另一个问题:
“这笔补偿金能否用食品和商品补偿的方式来进行补贴呢?”
这个问题的意思我给大家解释一下:
鉴于我国当时的实际情况,苏联专家援华是非常重要的,因此,周总理并没有因为苏联临时变卦而生气。
他从国家大计出发,尽可能地寻找能够负担得起的方式来补贴苏联专家,实际上,苏联的要求中国政府是愿意接受的,尽管有些无奈。
苏联代表并没有正面回复周总理的问题,只是推说按照协议办事。
那么,协议上是怎么写的呢?
这笔补偿金由中方交给苏方代为发放。
意思就是,苏联还是希望通过外汇的方式进行补贴。
由于人民币体系尚未建立,走外汇就要通过美元,这对于中国政府来说是极其困难的一件事(朝鲜战争即将爆发)
周总理自然是不可能答应这种做法的。
他态度明确地告知苏方代表,这笔补偿金数额巨大,中方难以承受。
结果,一直等到主席和总理回国,这份协议依然没有谈妥,而是交给了驻苏大使王稼祥继续商议。
王稼祥一面和北京保持联络,一面又频繁地约见苏联代表,就这样持续了一个多月。
王稼祥
经过多方努力,协议中提到的“2000——4000卢布补偿金”降低为“1500——3000卢布补偿金”。
但苏联此时又出了一个难题:
陪同苏联专家前往中国的还有相当一部分的士兵和军官,他们的工资标准也必须和苏联专家一样!
这怎么可能呢?
要知道,即便是降低过后的薪资标准对于当时中国来说也是勉力为之的,现在连士兵也要享受同等待遇,要求着实有点过分了。
结果,本来可以签订的协议又被搁置了。
1950年3月底,王稼祥进展很艰难,他甚至有点沮丧,他电告北京,认为苏联的要求和一开始的承诺来去甚大。
周总理在接到电报后,立刻汇报给毛主席。
毛主席静静地看完报告后,当面告诉周总理:
“不必再争,即照所提办理。”
这是妥协了吗?其实不是!
尽管苏联的要求确实有点过分,但对于当时的中国来说,最重要的是工业和经济的发展,而这些东西如果没有苏联专家的帮助,光靠中国人自己需要花费很多的人财物资源。
现在,请苏联专家的代价是很大,但带来的回报效益也是值得的!
也许是中方态度的回转让苏联有点不好意思了。
3月27日,苏联代表主动提出:
苏联专家的薪资不变,但士兵的标准可以降低到800——1000卢布。
如此,《援华专家薪资协议》正式被确定了下来:
苏联专家固定薪资2800斤小米/月苏联专家额外补偿1500——3000卢布/月苏联士兵补偿金为800——1000卢布/月
事实上,中国政府除了遵照协议以外,对于苏联专家在华的日常生活也是极其照顾的。
许多工厂都开办了“特殊食堂”和“特殊商店”,里面的饭食和商品的价格远远低于市场价,甚至是成本价。
这样做的目的就是为了更好地对苏联专家进行补贴,让他们享受到真正的实惠。
一位苏联专家在后来回忆到:
“在中国工作3年,我每个月的工资大概在500人民币左右,每个月的伙食费和杂费大概在200人民币左右,其余的物资均可免费领取,一个月至少能余下300元,比在苏联工作还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