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年有句话很火,叫“北京的大院子弟撑起了当今国内半个娱乐圈”,不细数不知道,一想才发现此言非虚,都说现在的饭圈有慕富的倾向,那些参加男团女团选秀节目的选手出身都非富即贵。
其实啊,这样的现象早就存在了,只是在上个世纪末的娱乐圈,最惹眼、最招人艳羡的不是财富,而是财富都买不来的地位和身份,比如说大院子弟,这完全不只是一个社群,而是一种由时代造就的,难以企及的阶级。
新中国成立后,北京城里城外建有不少专供事业单位公职人员及其家属生活的大院,包括各种机关、政府、文化部门和部队的大院。但大院与大院之间还有高低之分,最牛的无疑是党政军政机关和各文化教育部门的。
从这些大院里走出来的有音乐人崔健、老狼、汪峰,导演姜文、管虎、郑晓龙、陈凯歌、赵宝刚,作家王朔,海岩,还有从作家转行做收藏的马未都,演员有许晴等,这些人在后来甚至还被划入了一个地域性团体,即“京圈”文化人。
他们之间不管交情深浅,都有千丝万缕的联系,而且多少因为这重身份自视颇高,比如工厂大院出身的窦文涛就曾问在军队大院长大的姜文、马未都二人,年少时是不是优越感特别强,可见在同时代的人心中,军队大院是多么传奇的一片福地。
军队大院里的“爹”都是传奇
在刚刚结束漫长的战乱,开启新生活的中国人民心中,军人无疑是最伟大的人,他们为了保家卫国、抵御外敌前仆后继,死而后已,不惜舍小我顾全局,这才有了新中国的诞生和今天我们的幸福生活。
当时,住在军队大院里的父辈一代,可都是从枪林弹雨里穿梭而过的,是真正经历过实战的人,能够存活下来并继续为建设国家发光发热,这不仅证明了他们过人的体力和智力,更证明了他们强大的心理素质。
美国前几年频频传出老兵自杀的新闻,据美国退伍军人事务部估计, 在美国,每天有22名退伍军人死于自杀。这意味着每65分钟就有一个老兵自尽,每年自杀老兵的总人数超过8000人,几乎占美国国内所有自杀身亡人数的20%。
他们忏悔于自己曾经在战场上杀死别人的丈夫和儿子,而使得这世上多了许多凄苦无助的寡妇、孤儿、失独老人。且不说战争是否有正邪之别,中美两国老兵会出现这样的心理差异主要是国家的意识形态不一样,美国崇尚个人主义,所以士兵会觉得被他杀死的人应该由他承担主要责任。
但中国人信奉集体主义,战士上场杀敌是为了保卫民族,保卫国家主权,如果连完整的国土都无法守护,那么势必有更多的家庭要被破坏,更多无辜的人被夺走生命。马未都说他们的父辈是经过筛选的聪明人,指的就不仅是战术上的高明,还是明辨是非,有强大意志的聪明人。
大院子弟阳光灿烂的日子
许多影视、文学作品都描写过大院子弟的生活,比如王朔的《动物凶猛》,后被姜文拍成了电影《阳光灿烂的日子》,还有叶京导演的《梦开始的地方》《与青春有关的日子》,另外还有《血色浪漫》《大院子女》《激情燃烧的岁月》等。
除了这些专门描写大院的影视作品,现在大多的年代剧中只要有对当时城市的描写,都会出现穿军装戴军帽、骑着二八自行车的人物。除此之外,大院子弟们还会背上军用挎包。
马未都就说过这军挎虽然款式单一,但确实是重要标志之一,以至于今天看到有人背着装饰各种亮片的军挎说是复古,他都不予认同,因为军挎讲究的是低调的奢华,一定要外表朴素才会显得有内涵,而且要左挎右斜。
当然,大院子弟的日常和普通人并没有什么区别,虽然长辈家教甚严但因为身为军人的父亲总是出差而且亲子沟通困难,不讲究方法,打骂多于商量。
所以不少小孩私底下其实顽劣非常,常拉帮结伙,四处惹事,前面说军挎很重要,原因之一就是可以充当趁手的武器,里面放上板砖,抡起来简直所向披靡。
除了打架斗殴,搞些小破坏,男孩儿们聚在一起最热衷的也无非就是泡妞了,像《阳光灿烂的日子》里的宁静、陶虹那样的“大尖果儿”“大飒蜜”在大院子弟的身边从不欠缺,连马未都都说,他第一次见姜文,就是在去中央戏剧学院看女生的时候。
从发小到志同道合的伙伴
长大后,这些干部子弟们因为受教育程度普遍较高,又先天地有资源的优势,加之生活在首都大城市,见多识广,所以能比普通人更早地有“有所作为”的意识。马未都就是这样,特殊时期耽误了学业,去当了铣车工人,业余写了篇小说《今夜月儿圆》,一炮而红,得以进入出版社当编辑。
这才发掘了后面的王朔、刘震云、莫言等人,而王朔和叶京又是发小,两人后来在影视圈也混得风生水起。90年代初,王朔、刘震云邀请从出版社离职了得马未都一起闯荡影视圈,几个人创办了“海马影视创作室”。
虽然在拍了一部电视剧后马未都就离开了影视圈去钻研文物,但王朔后来又和叶大鹰、冯小刚等人等人成立了多家影视公司,拍了多部影视作品,成绩不菲。这些曾经在街头巷尾结伴惹事生非的大院子弟们。
就像小说中写的武林高手一样,一路野蛮生长,制造并遵守着“江湖”的规矩,他们的共同特点也许是义薄云天、胆识过人,但在其后的人生里,有人下海经商,有人笔力千钧,也有人闲云野鹤,但不变的,是当他们聚在一起时,还会不分彼此地聊起那段阳光灿烂的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