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发与财富成反比2021-08-07 22:50:53

 

 

1945年8月底,新一军奉命从广西贵县开赴广州,负责广州日军受降工作。一个月后,新一军抵达羊城。没多久,一首民谣就迅速在羊城百姓中流传:

大计安做乔贞姐,细计名叫小芬芳。

出出入入都同行,好像蝶蝴过街往。

附近驻计“新日军”,缅甸归来气洋洋。

色中饿鬼李连长,无法无天拦着路。

拿出一支驳壳枪,爱佢两人做妻房。

爱佢两人做妻房,姐妹开口说言章

堂堂国军咁丢架,光天化日撩姑娘。

乔贞中弹身丧亡,当下鲜血流满地。

老妹爷娘哭断肠,你话凄凉唔凄凉?

其实,新日军是粤语“新一军”的谐音,但这则民谣之所以能广泛流传,和新一军在广州城内的所作所为有很大关系。

孙立人在全师军官大会上讲话,痛心疾首地指出:大家总还记得,我们初到广州的时候,广州的老百姓对我们多么好,人家都觉得只有新一军才是部队的模范,因为装备好,样子神气,所以无论到那里,没有不是受着极力的欢迎,一切都给我们便利的。但是住上一个月后,人家对待我们就不同了,觉得新一军也不过如此而已。原因就是我们部队里,有少数不争气的分子不守纪律,败坏本军的名誉。

到了东北以后,新一军军纪更为败坏,驻辽宁海城期间,新一军常常有军官开吉普车带日本女人兜风,有时撞死了行人,也不下车察看。部分士兵买东西也不按价给钱,高兴扔给店主几个钱,不高兴直接拿走。

更有甚者,部分连排还闯入有钱人家中翻箱倒柜,乱拿行李,摊派日本女人。

驻前线的新一军更是享乐主义盛行,在抵御东野的桥头堡德惠、农安,新一军五十师官兵每天都要用大卡车从长春运舞女过来,跳舞取乐。

军长孙立人的案头上,告状新一军为非作歹的状纸每天都有几十件。孙立人忍无可忍,在新一军离开海城前专门给全军营以上军官训话,怒骂:“人家说日本人在这里,虽然很多事情受他们不平等的压迫,但是他们的军队却是很有纪律的,一切规规矩矩。你们呢?现在比日本人还要凶,还要厉害,弄得我们在海城得了一个臭名誉。”

那么,一年前在缅甸军纪优良的新一军,为何回国后就军纪败坏、享乐盛行,和一般国军部队无异呢?

一、雄师初创

孙立人,1899年生于安徽舒城,父亲曾任山东登州知府,对子女教育抓得非常严格,几个子女都学有所成。当然,成就最大、命运最多舛的还是孙立人。

14岁时,孙立人以第一名的成绩考取了清华学堂,获得了从中学到大学连读的资格。24岁时,孙立人又以优异的成绩获公费留美资格。用两年时间念完了普度大学土木系四年的课程。

当时,旧中国贫穷落后,受列强欺负,孙立人认为学土木当工程师,并不能挽救国家,于是改学军事,报考弗吉尼亚军事学院。

1928年,孙立人毕业回国。但当时国内军队似乎并不欢迎这位留美高材生:蒋介石指挥的中央军,军官基本都是黄埔生。其他地方军阀大多重用本省讲武堂出来的军官。孙立人毕业的美国军校,哪个势力都不靠边,基本无法在军队谋职。

两年后,转机来了。1930年,财政部长宋子文决定利用自己手中的权力,训练一支听命于己的军队。

宋子文是留美出身,自然也特别看重美国背景,在挑选军官时,直接托熟人查美国几所军校的花名册,挨个找中国籍毕业生。毕业于弗吉尼亚军校的孙立人就这样被选中,任税警总团第四团团长。

孙立人知道机遇来之不易,他牢牢地抓住这一机遇,从不懈,在很短的时间内,就训练出一支在武器使用与保养、体能、纪律、凝聚力和士气等各方面,都与旧中国新老军阀的军队截然不同的精锐部队。这支部队还特别擅长白刃格斗和夜战。

1932年,国民党军队在“南昌行营"举行射击比赛,参加的部队有三十多个师,一百二十多个团。比赛结果,孙立人的团获团体第一名。而且在个人成绩前十名中,有七人是税警四团的神枪手。

1937年8月13日,淞沪会战爆发。9月中旬,税警总团奉命开赴上海前线,坚守苏州河。

孙立人率四团驻进苏州河南岸后,立刻在极为不利的地形上构筑工事,严阵以待,挫败了日军多次进攻,击毙日军大队长以下四百七十多人。

日军转而进攻税警五团阵地,很快突破。上级命孙立人指挥四团反攻。经过一番你死我活得厮杀,四团终于把五团的阵地从日军手中夺了回来。

淞沪会战结束后,税警总团改编成第四十四师。宋子文不甘心军权被夺,授意孙立人组建“财政部缉私总队”。消息一出,原来税警四团的老部下有两千多人前来投奔,可见孙立人的号召力。

根据宋子文指示,孙立人首先收容了长沙各医院伤愈出院的伤兵,又安排原税警总团的骨干担任各级军官,到贵州都匀练兵。到1941年,“财政部缉私总队”已经发展到六个团、两万人之多。

后来,缉私总队被戴笠的忠义救国军吞了三个团,剩下三个团组建为新三十八师,这就是新一军的基干。

 

被戴老板吞并的那三个团,骨干还是原来税警总团的老人,这些老人在开赴新驻地前纷纷离开军队,回到孙立人麾下。

二、扬威缅北

珍珠港事件后,日寇攻占越南,再占泰国,滇缅公路就成为中国赖以与国外友好邻邦联系的唯一一条交通命脉。日本人显然也看到了这点,1942年1月1日,日军四个师团分两路向缅甸进攻

万般无奈之下,缅甸实际控制者——英国首相丘吉尔接受了罗斯福的建议,向中国政府提出派兵支援的请求。接到英国的请求后,蒋介石立即决定派遣十万远征军入缅抗日。孙立人的新三十八师配属给张轸指挥的六十六军。

1942年4月7日,孙立人奉命接守缅甸第二大城市曼德勒,又派一一三团,策应英军撤退,并掩护位于第五军侧翼。

此时的日军正在势头上,在同古和第五军遭遇,初试了一下火力,见第五军英勇善战,便避其锋芒,选择英军作为主攻目标。

日军以两个师团的重兵打击英军,英军斗志已丧失殆尽,知道以迟钝之盾无法抗击锋利之矛,当一一二团和一一三团按命令到达指定地点时,英军不战而弃守,往北撤退。

在英军的撤退中,因行动迟缓,英缅军第一师七千多名官兵及战车辎重部队被日军三十三师团两个联队包围在仁安羌镇区。

英缅军第一军团长史利姆中将急忙向向中国远征军求援。远征军总部命令距离最近的新三十八师一一三团星夜驰援英军。

面对质量和数量都占绝对优势的日军,一一三团发挥夜战、近战、劈刺格斗战的特长,趁日军以胜利者的姿态包围、追歼英军之际,以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杀入敌阵,打了日军一个措手不及。

孙立人又安排一一三团以班组小股兵力到处突袭,打了就走,乱其军心。经过两天激战,终于救出了七千英缅军。孙立人也因此一战成名。

在此战中,一一三团与十倍于我的敌军殊死激战,阵亡二百零四名,负伤者三百一十八名,击毙击伤日军大队长以下一千多人。

可惜,仁安羌大捷只是昙花一现。一个月后,日军利用英缅军溃败后留下的缝隙,急袭远征军后方八莫和密支那、腊戍。远征军被迫决定撤回国内。

孙立人的新三十八师没有跟杜聿明的长官部和第五军一起翻越野人山回国,而是向西越过印缅边境,来到印度。路上还收容了一千五百多名新二十二师官兵。

1942年6月末,史迪威在印度得知孙立人不仅将部队完整无缺地撤到印度边境,还救出了一千五百多名友军时非常高兴,重新燃起训练中国军队的雄心壮志。新三十八师和新二十二师自然成为受训的种子部队。

说干就干,史迪威亲自奔走重庆和新德里之间,反复与重庆、华盛顿、伦敦函电交驰,说动蒋介石同意补充兵员、罗斯福同意提供军事装备和担负主持训练、英印当局同意负担中国军队的给养和服装,并拨出原来预作意大利战俘集中营的比哈尔邦蓝伽全部营房场地作为训练基地。

孙立人率新三十八师到达蓝伽后,发现原有的营房不敷分配,遂率官兵搭起一排排草黄色帐篷;操场不大,新 三十八师官兵就刈除杂草,平山坡、开荒地,填充坑洼,扩充地面面积,仅用一个星期的时间就建成几个训练场和靶场。

1942年8月3日,蓝伽训练营在总指挥部的领导下正式开始训练工作。军官接受的训练是作战技巧、战术、战时不同兵种的配合协同;士兵训练是熟练使用冲锋枪、喷火器、坦克、榴弹炮等美式武器,以及如何执行专门作战任务。

训练之初,因翻译人员不敷应用,美国教官上课时多用图解和示范,受训者自行做笔记。实施两周的结果成绩非常圆满,美国教官们在感到意外和惊奇的同时,不得不对中国士兵刮目相看,并倍加赞赏。

蓝姆伽训练期间,孙立人拒绝一切应酬,全心全意、夜以继日地训练部队。甚至连蓝伽周围的一些名胜古迹,他也未曾涉足。

在“国军”别的部队,普遍存在“喝兵血”现象,大多数军饷,都让大大小小的“官长”盘剥落入私囊,新、老兵缺乏营养,根本没有体力进行军事训练,更别提打仗了。

孙立人则不同,要求新三十八师各级军官要把军饷发到位,每个月公布一次军队经费开支情况。美国人大量供应午餐肉,孙立人也是想办法优先供应一线作战部队。

当时,驻印军士兵每天能吃到半斤肉,每顿包括一个牛肉罐头、两包麦片、饼干、一粒维生素丸、一包茶叶和一包香烟,军官额外有牛奶、火腿、水果和鸡蛋。

蓝姆伽是疟疾流行疫区,恶性疟尤为猖獗。孙立人要求全体官兵每人每日必须保证口服一粒疟涤平药片,每晚点名时由值日官监视吞服。受训一年多,新三十八师一万官兵居然无一人因疟疾病死。

1943年秋,新三十八军师工兵营离开蓝姆伽执行任务,出发前照例列队接受孙立人的检查。

孙立人是个一丝不苟的人,他在检查时发现,有些士兵的军靴不合脚,当即对美方总联络官说:“这样的鞋哪能入缅完成战斗任务!你告诉上级,部队不换上合脚的军靴,不能出发!穿这样的鞋,入缅后无法行军!”史迪威知道孙立人的脾气,只得满足了孙立人的要求。

经过蓝姆伽姆训练后,新三十八师爆发出惊人的战斗力:

孟拱河谷之役,一一二团在崇山峻岭中连续六昼夜冒雨行军,攻克日军粮秣、弹药、辎重基地。又和前来反攻的日军一个旅团苦战七天,阵地岿然不动。

孟拱是河谷的首府,守敌为日军一个联队。李鸿指挥一一四团只用了八天就全歼守敌,使该城易手。同时还挽救了英印军第三师七十七旅几被全歼的厄运。

此外,一一四团在孟拱郊外两个排哨与自密支那方向回师孟拱的日军炮兵大队相遇,该大队有重炮三门其他各型炮多门。这两个排哨该敌给予迎头痛击,激战三小时,当场击毙日军大队长大佐,还缴获敌重炮一门、94毫米榴弹炮两门。

三、回国蜕变

然而,新一军回国后,战斗意志和战斗力、军纪严重滑坡。

(一)兵源素质下降

在蓝伽受训期间,美国医务人员从选送兵员中平均淘汰了百分之四十以上,过关的士兵们体格强健且多数具备中学文化。

孙立人也多次派人回国内招兵,优先挑选大学和中学的学生。1942年12月,新一军在长沙雅礼中学(湖南最好的中学之一)招兵,500多名学生慕名报考,最后只录取30多人。

1944年春以后,更有大批响应“一寸山河一寸血、十万青年十万兵”的号召投笔从戎的知识青年,补充到新一军来。孙立人就曾通过自己的清华老同学——西南联合大学工学院施嘉炀院长招募了一批应届毕业生。

抗战胜利后,大批知识青年离开部队,工作的工作、升学的升学。还有很多青年学生不愿意背井离乡,到遥远的东北打内战,纷纷申请退伍,使部队里老兵比例急剧下降。

原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生物医学工程泰斗蒋大宗教授,就是抗战后期加入新一军,抗战胜利后退伍入上海交大念书的知识青年之一。

 

 

据不完全统计,新三十八师在抗战胜利后,有1700多人复员退伍,其中有624人是知识青年,78人是尉官。

这还只是复员退伍的人数,更多的南方籍官兵听说部队要开拔东北,干脆不办复员手续,而是选择请长假离队。

为了迅速补充兵源投入内战,孙立人只能让国民党师、团管区拉壮丁补充兵源。人是齐了,可纪律和战斗力却无法和那支横扫缅北的王牌新一军相媲美。

(二)士兵待遇由好变差

前面提到,新一军在印度受训时,士兵给养由英印当局全额负担。士兵每天都能吃半斤肉。

可回到国内后,补给改由国民党政府负担,待遇急剧下降,士兵别说每天吃半斤肉了,就连他们的连长、排长都无法保障。连长一个月工资只能买两斤肉、排长只能买一斤。士兵的军饷更为微薄,甚至无法糊口。而且军饷隔好几个月才发一次,发不出来就拿一些军装、旧靴子来充数。

新一军三十师师部参谋洪淦棠在日记中写到:士兵可以数月不发饷,六月饷八月才发,七月饷遥遥无期,你叫那些守纪律不敢逾越的弟兄们怎样过活啊!

待遇下降了,军纪自然难以维持。新一军士兵进入广州后,看到花花绿绿的大都市,再看看自己微薄的薪水,很多人心理不平衡,开始采取各种途径大肆捞钱。

一是在接防日军驻地时,截留了日军营地里不少物资及日军官兵财物及接受贿赂,私下分配。二是借口控制市区以监视日军为名,在驻地附近实行了“坚壁清野”,迫使附近居民迁移,将这些民房作为营舍。民房中留下的财物多被折毁盗卖。

(三)中高级军官为非作歹

新一军中高级军官回国后,很快沾染了国军大部分军官的歪风邪气。

一是大吃空饷。据洪淦棠爆料:人事科可以虚报二百空名,这些无人招领的薪金,自然是落在强有力人的手里,怎不令人痛心?

二是公然走私。洪淦棠在日记中记载:最激人愤怒的,是当前环境,这次同车来几位部队长,走运私盐,他们都肠肥脑满,腰缠数十万,大可面团团作富家翁,却不知新一军的荣誉却因此消逝矣。如此军队,如此人!

国军后来的调查也证明了这一点。1947年10月29日, 蒋介石给东北国军抄发《东北驻军违犯纪律情形报告》,在讲到走私经商一节时,特别提到:

如52A(军)在安东时将朝鲜物资往鸭绿江走私运回安东,或将物资由安东运往朝鲜。N1A(新一军)及60A(军)及13A(军)等官兵,利用出差开拔等便利,私运货物图利。53A官兵将粮食零星运至平津一带出售。

东北驻军违犯纪律情形报告节选

走私的确给新一军高级将领带来了巨额财富。新五十师师长潘裕昆到了东北仅一年,就有能力在广州、北平、沈阳、香港等地购置大量房产地产,可谓是狡兔多窟了。

三是通过其他途径捞钱。在《东北驻军违犯纪律情形报告》中特地指出:各部队擅自接收敌伪印刷物资、纸厂等,均为利用办报名义以营私。如N6A之《前锋报》,207D之《新报》,52A之《光华报》,71A之《大众日报》,N1A之《新生报》,沈阳警备部之《民德报》,长官部新闻处之《中苏日报》等。

(四)奢靡享乐

1947年夏季攻势中,我东野六纵猛攻横扫拉吉线,拿下了新一军最精锐的主力团——一一二团据守的老爷岭,团长张洁之被击毙,他的日记也被我军缴获。

在日记中,张洁之爆料,在开战前一个月,即1947年4月,他的活动是:

四月四日接慧琼(按:为广州一女学生)函谓非常矛盾痛苦,此女生性聪慧,离粤经年,尤恋恋不舍,当复函并寄二十万作零用钱。

四月二十日赴长应孙(按指孙立人)召见,十一时始回,餐毕与彷吾各觅一日妓而寝。余所伴者名川津子,仅二十岁。

这其实不是个别现象。新一军到东北后,大肆索取日女,就连洪参谋也不得不在1946年8月6日日记中写到:若新一军多驻些时间,海城女人将去过半,人去楼空,海城父老有知,能不引为忧虑!

洪淦棠日记节选

无外乎团长张洁之在日记中哀叹:共军如此猖狂,且能集中整训,而我则大军散处疲于奔命,是何理由?说来简单,我则革命成功只去享快乐,不思上进;而共军却在挖空心思打算,其宣传亦极得民心,战法天天进步。我大官们吃饱了过太平日子,共军士兵一个抵一个,原因就在这点。

世事沧桑2021-08-07 22:58:22
其实就是全民素质的反映
头发与财富成反比2021-08-07 23:06:58
文化素质军事素质远不如新一军的共军进入东北大城市、京津沪怎么就能秋毫无犯呢?差在思想素质
世事沧桑2021-08-07 23:56:46
共军的素质高于全国平均素质,所以才一统天下嘛。
头发与财富成反比2021-08-08 01:58:04
土八路土八路素质怎么可能高?你看常凯申麾下多少西点的多少留洋的博硕,连军饷都比共军高出不知多少了,所以凯申肯定通共
世事沧桑2021-08-08 03:20:20
常凯申的问题就出在军饷和素质不成正比
立竿见影-12021-08-08 03:25:17
李天霞曾当街毙了一名与小贩起争执的士兵。
吾道悠悠2021-08-08 06:46:24
中央军还算可以的,杂牌军军纪更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