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索之路平坦心2021-04-11 05:50:04

 

 

2008年参加中国政法大学著名环境法教授王灿发老师举办的首届新闻记者高级研习班。

 

 

2008年国庆期间,我参加了中国政法大学环境法教授王灿发老师组织的“新闻记者环境法运用能力高级研习班”,研习班在北京朝阳区蟹岛温泉旅游度假村举行。

王灿发是中国最有影响的环境法学者之一,中国环境维权第一人。他创办的“中国政法大学污染受害者法律帮助中心”及其免费咨询热线已经运行整整10数年,在国内外产生了广泛影响。

我因为之前的环境报道多次采访王灿发教授因此结缘,所以被邀请参加此次活动。

研习班讨论了三天,具体内容我忘了,不过,我现在还记得一件事,就是晚上泡温泉嘛,我们住宿的小屋外小温泉可以容纳三四个人泡,两三个人的,可有一个记者吧,他很挑剔、狠“洁癖”,别人泡过的水他不泡,自己要重新放水来泡。我当时感觉就是,我们做记者,铁肩担道义,尤其是环境记者每每呼吁节约资源、不浪费,但轮到自己却是说一套做一套:人家泡过的水放掉,专门重新放一次水来泡,那不是很浪费吗?

佳佳后来父母都来玩过,他父亲表情微妙——你打人家女儿怎么淡定?一次没带钥匙我帮开的门,之后他对我态度释然。她母亲和我还打招呼——毕竟异性吸引嘛,哈哈,我反正也没有想选择敌视态度对待佳佳的亲朋好友,慢慢的她可能气也消了,在租房到期前,我们关系又和好了。佳佳找了个男朋友,高大、帅气、多金,对人也和蔼有礼,颜值居然超过佳佳,说实话,这丫头挺能耐的。

这里有件事情对不住她们尤其是隔壁倩倩,当时冬天冷嘛,我买了一个加热器、噪声大、很耗电,结果每个月电费明显上涨却是三人均摊,倩倩有意见,当三人面说:肯定有人用大功率电器,我心里尴尬嘴里没吭声,佳佳也没吭声。倩倩屋里没空调,所以最吃亏,我当时工作变动频频没啥钱,实际上占了人家便宜,现在想来都很惭愧……

突然想起一件事,有一次倩倩把钥匙锁屋里了,因为她房间是正规房门,不像佳佳隔断房简易门,我用改锥根本无法帮她弄开门。但她舍不得花钱找开锁师傅开门,居然异想天开要从我阳台翻进她房间——我阳台距她窗户半米,确实可以翻进去,但我把她止住了(也许她是暗示让我帮她翻进去拿钥匙,可我不上套啊),我说这是10楼,一旦掉下去就没命了,你开个锁多少钱了?你命值多少钱?她听后就没翻,找开锁师傅开门了。

 

                 谁是真正的跳槽王?

参加活动之前,我曾应聘《财经》杂志调查记者——当时胡舒立还在领军,但简历作品发了,大概半个月都没有理我。结果,在研习班意外认识《财经》杂志资深编辑王以超,我就请他帮我问了一下,大概11月中旬就接到《财经》杂志通知去面试。去面试的时候,那个小主编说看我这样有经验的,初试就免了、直接复试。但在接下来的交谈中他说,我经验丰富,希望我到总编室去当当编辑,我本想当调查记者,可为了能够到《财经》杂志,我就同意了。后来,通知我专门一天到总编室实操考试上了一天班。上午给了我两本即将出刊的杂志稿样,一本是《财经》杂志、一本是《财经》杂志的子刊,让我做省审校。中午呢,给了一个餐券吃了一顿饭,饭后嘛,我趴在桌上睡了约一小时——估计坏就坏在这儿。

头天晚上吧,隔壁倩倩洗衣服洗到1:00,洗衣机轰轰响,没法入睡。等她折腾完(房间不隔音,彼此打电话都能听见)快两点了,我刚要入睡,那天晚上天气突然变凉了,邻居空调开了,隆隆响,一直无法入睡,直到凌晨约四五点才入睡。实际一夜没睡好——佳佳此时已经上班了,晚上不熬夜就不折腾了。《财经》杂志总编室编辑本身就要求上夜班,到出刊时会熬夜,而且是周刊,所以,总编室编辑经常都会熬夜。而我,中午都要趴在桌子上午睡,人家肯定就觉得你还能上夜班吗?所以我猜测就没要我。

我等了一段时间没接到上班通知,就给王以超打电话,当时是晚上九点过,可能他在忙什么事情,我的电话打扰他了,所以,他接到电话有些发怒地问:“什么事?!”我也就没多说啥,具体细节忘啦。

这个事情没成呢,其实主要还是关系不到位——我跟王以超就一面之交,我信奉“君子之交淡如水”,加上我个人心气很高,不愿意去求人。如果按世俗做法的话,第1次去《财经》杂志面试的时候,就应该带着礼品顺便拜访一下王以超联络感情,这样人家不就替你操心了吗?大家关系到位了,人家就帮你过问一下,多推荐推荐可能就去了。《南方周末》等招聘编辑记者除了招聘应届毕业生,基本很少社会招聘,因为他们社聘需要人都是从圈子里面推荐人去,所以圈子很重要 。而我,一向特立独行,没有圈子,所以,每次都是单打独斗地找工作,直到2014年后,融入IT圈、并形成自己的圈子,才如鱼得水。 

王以超在媒体圈子里面比较有名,有“跳槽王”,二十年换了十几份工作,但其实真正的跳槽王是像我这样的人。但王以超之所以有名,是因为他不断跳槽还跳成了千万身家(连房带车),而像我这样过去跳槽不止的、十五年五十多次跳槽,最后跳成了穷光蛋,所以就默默无闻。

不过,尽管我目前尚未有千万身家,但哥觉得以后已经不是问题,列位看官不信,可以拭目以待!呵呵。

王以超加盟京东公关后微信个性签名曾经比较搞笑:“前无良媒体人、现黑公关”,哈哈哈哈哈哈哈,不知他用意何在,呵呵。

 

 

圣上和两个婢女——法大研究生(王老师学生),哈哈哈哈哈哈哈

 

  

            

                 考上《环球人物》杂志记者

大概在10月份吧,人民日报社《环球人物》杂志招聘记者,我投简历材料后, 11月初接到通知,去人民日报社参加《环球人物》杂志招聘考试(笔试)。

考试两个小时考查三部分内容、各一百分:一是语言基础知识、二是英语新闻编译(不仅仅是翻译)、三是写一篇人物文章。

第一部分语言基础知识比较容易,第二部分新华社文稿译稿,英文材料是西方国家资讯英语原文,有些难度。但是,我把英语材料看了一遍后没感觉、觉得很难、做不下去。当时就觉得完了,这个肯定考不过啊,就很泄气了。这时就自责自己过去英语没学好,然后就想放弃考试走人,但是看了一下我在参加考试的人当中是年纪最大的,如果半道我要走的话,人家肯定会发现我是考不过败走,这样就很丢脸。于是,我想先这么耗着等大家走的时候我再走,那样即使没考上也没关系,反正互相也不认识,不知道谁考上谁没考上。

我在等待的时候百无聊赖,突然一想以其白等浪费时间,不如把英语材料看一看,亡羊补牢、稍微学习提高一下。我就把英语编译题又看了一遍,尼玛,结果看懂了,哈哈。原来是撒哈拉沙漠因为水源缺乏导致几个相邻国家争抢水源发生战争……

哥热血冲脑、心动过速立马刷刷刷完成文稿编译——说来无比悲催,我考研是英语阅读理解也是需要看两遍才能明白,结果耽误时间没法在规定时间内完成所有考题,导致考研败北,呜呜呜呜呜呜呜。

 

 

封面重头稿件、关于普京的内容是我策划的,就因为这个对普京深入了解,为我后来考上《环球人物》记者打下良好基础。

 

 

编译完成后,发现还有四十多分钟,赶紧写文章——两个题目,一个是刘翔、一个是普京。我对刘翔兴趣不大、也不很了解。但对普京就不一样了,差不多“知根知底”。2007年我在《城市之间》杂志当主编时,曾策划并亲自撰写过封面重头稿件《普京的俄罗斯帝国》,当时,把普京上任总统后与俄罗斯的有关材料总体上发掘过,就因为这个对普京有了深入了解,加上后来一直关注普京,因此,写普京的任务稿件得心应手。再再加上1980年我在四川省自贡火车站当搬道员时,参加“刊授大学”写作课时,我就坚持练习作文,主要练千字文,用两小时时间。比如我第2天是白班,早上8点上班,我头天晚上10点坐末班车到单位宿舍睡觉(我妈给我找了个楼房单间),我就把闹钟定到10点前几分,从8点开始写,休班也按两小时写。半年时间大概写了有几十篇吧,打好了基本的写作基础。而我从1998年进入媒体以来,十年来采写过无数稿件,历练已经,所以,不需要两小时,四十分钟足够完成“千字文”。造化弄人、机缘巧会,最后我的笔试通过了。

 

 

                 把社会新闻板块撑起来

2008年11月12日,世界知识出版社在网上发布广告,为属下的《世界博览》杂志招聘记者2名,我即投放材料应聘。

11月14日,我与《世界博览》杂志社长兼总编辑席亚兵通上电话,他表示收到材料,把我作为招聘“重点对象”;11月17日,我再致电席亚兵,他表示因为收到材料很多,要全部看完后才通知面试;11月24日,我又一次致电席亚兵,他表示本周内约见面谈;11月28日,我在《世界博览》杂志社接受社长兼总编席亚兵面试后,面试获悉,《世界博览》杂志当时发行量是15万本吧,每本售价7块钱,半月刊,一个月呢有30万的收入,比较富余。但是呢,他们还想扩大影响增加发行量,因此想改版、增加社会新闻和经济新闻的比重。希望招聘两个有经验的把《世界博览》杂志社会新闻与经济新闻板块支撑起来。席亚兵表示希望我能够负责《世界博览》杂志2009年改版后新开的社会新闻版块,并让我再提供一些代表作品给他们“审阅”,我即在第二天发给他们几十篇作品。

与此同时,《环球人物》杂志社通知去面试,这时候我去《世界博览》杂志上班已经基本定了,但还是参加了《环球人物》杂志面试。

因为我父母是党员干部,对《环球人物》杂志很看好,毕竟是人民日报社办的,本身也是在人民日报社里面上班,所以他们很高兴。但是我更倾向于到《世界博览》杂志去,因为我在《环球人物》杂志只是一个记者,在《世界博览》杂志事业发展更有前景。

当我父母获悉我选择《世界博览》杂志后都感觉惋惜,事实上,《环球人物》杂志的笔试虽然通过了,可面试没通过——当然,因为更看好《世界博览》杂志,就对《环球人物》杂志的面试不够重视也是重要原因。

尽管去《世界博览》杂志的事已经基本定了,我还是参加了《环球人物》杂志的面试,结果没想到面试还不止一次,分为一面、二面、三面……太深奥、太有逼格、太高大上了——蛋似,虽然哥与《环球人物》失之交臂,但以后也曾屡屡碰到《环球人物》记者,但竟然意外发现,他们居然并没有三头六臂……

一般媒体招聘编辑记者,面试以后就会通知你上班,即使面试,也就简单交谈或者深入交流,没听说还要一面二面三面的,而且《环球人物》的面试问题很二、纯粹脱裤子放屁。比如,第1个问题要你回答人物报道怎么写?尼玛你的笔试都考过了一篇作文呢?知不知道怎么写你们不审核应考者的文章吗?

我特么回答不了,面试官说看来你没准备——的却如此,回家后翻阅写作教科书,发现以前学过的忘了:人物报道要抓住人物性格……,还有什么现在又我忘了。第二个问题是分组讨论,还是人物报道,给出人物是黄光裕,让我们先小组讨论报道思路,再个人回答面试官自己的思路。我当时心里觉得特无趣,所以,已经不很认真了,回答时随便胡诌一通,面试官很有耐心、很友好,一而再问:“陶勇,还有其他想法吗?”他们也希望我不失去机会……之后,再没接到二面通知。

 

 

            聘上《世界博览》杂志 “高级假记者”    

12月1日,我接到《世界博览》杂志老总席亚兵电话,告诉我已经看完我提供的所有作品,初步认可我,同时,要求我提出“社会新闻”版块栏目设想和选题计划。之后一两天,我通过邮件发给他们“社会新闻”版块栏目设想和选题计划。

 

 

我应《世界博览》杂志面试要求所做的“社会新闻”栏目设想。

 

 

        

12月5日,席亚兵通知我去《世界博览》杂志社商讨选题运作,确定采写报道“贪官外逃”,至此,开始正式工作。我到《世界博览》杂志上班,因为不坐班,所以呢一般一个月就参加一次选题会,平时不去。不过,席亚彬给我安排了办公位,但我一次都没去过,本来《世界博览》杂志属于世界知识出版社的下属单位,办公也在一起,单位食堂,但我只在里面吃过一次饭,所以没办饭卡。

聘用之初,席亚兵告知我与几乎同时被聘用的负责经济板块同事,开头两周试用不签合同,两周后他们觉得合适再签试用合同,头两周工资按劳务费发放。

经济板块新同事碰巧是我在《法制早报》原同事,他就是不辞而别的经济版块负责人、逃跑编辑,约我一起跟《法制早报》离任常务副总编郭国松践行的那位。此人复旦中文系与新闻系本硕,1991年入职媒体,当时比我资深、写作比我更强(那是他就著书立说了),但为人处世有点欠缺,所以跟他后来没有往来。

两周后席亚兵告知我们准备手续签署试用合同,说明试用期月薪1500元,稿费另算。转正后给予我高级记者待遇,月工资四千元余元(包含基本工资、岗位津贴、奖金、和补贴等),稿费另算。

但我们的试用合同却一直未能签署。工作大约一个月后的2009年1月初,席亚兵才告知我们试用期是三个月,每个月签一次试用合同,三个月后签署一年期正式合同,第一年待遇有月工资(包括岗位津贴、补贴等),稿费,五险一金,无月度奖金;第二年签署两年期合同,待遇方面有工资(包括岗位津贴、补贴)、稿费,五险一金,月度奖金等。

当我质疑这种做法有违《劳工合同法》规定时,席亚兵表示他也没有办法,是出版社的规定,表示现在经济不景气,求职的研究生都很多,“我们社的姿态很高”(意思是世界知识出版社在招聘人材时是“买方市场”)。

与此同时,还有四位年青新同事和我们一起到岗上班,一位是《瞭望东方周刊》过来的,他是北大经院与北大中国经济研究中心本硕——他说是张某迎的研究生,我曾和他谈论“冰棍理论”,他表示张某迎认为国企资产都腐败在国企老总手里,所以要赶紧优化处置。另外三位小同事分别是北大、清华和人大2019届硕士毕业生——社里许诺正式聘用后给他们提供留京指标户口。

由于一直未签署劳动合同,因此席亚兵表示,签署劳动合同前我们的试用期工资按“劳务费”发放。

……

2008年底,我开办了第二张信用卡,后来有了第三张信用卡,之后几年,我断断续续上班、跳槽,全靠信用卡透支、挖东墙补西墙地边借边还、熬过“艰难时世”。

 

拒绝同流合污 不创无良报纸

2006年,在参加一个四川老乡会的饭局之后,认识了一个姑娘,她在一家小报社做行政,这个报社是私人办的,老板是他舅舅。记得那天吃完饭,大家在唱歌的时候,我看到一男一女进来了,女的长得清新脱俗。因为我们这个老乡群,主要是聚集吃四川菜,人员素质较低、上大学很少(我后来退出了)。姑娘气质与众不同,然后我在唱歌的时候(我唱了几首歌),意外发现她一直看着我,其实我第一眼看见她也动心了,但因为人家有男的在旁边,我也不敢胡思乱想。可我唱完歌发现,她没跟那个男的坐在一块,一开始我猜测他们是一对男女朋友,看来不是。所以我唱完歌我就跟她坐在一块了,然后我们就认识加了QQ好友,后来才知道,男的确实是她男朋友、男的我也认识了,只不过他们分分合合吧,最后还是分开了。男的是律师,以前呢当厨师,后来自学成才考了律师,一次女孩有事,通过老乡介绍找他帮忙,后来男的就一直追她、追到了。但是两人在一起时不和谐,这女孩在北京上的大学,她要和他分手时就数落他,说他吃饭直接用手抓,她看到很恶心,他做的饭都吃不下,等跟我说了很多……  最后他们分手,男的说最后一次出去旅游做个纪念,分手后发现自己她怀孕了,觉得被整上当了,但没告诉男的自己打胎。

我跟这个女孩保持两年的联系,但就唱歌那次见面以后再也没见过面,她打胎前我想去看她,她婉拒了。后来,她想跟我合作邀请我一起创办一个法律类文摘报(她有刊号资源)。

她给我多少待遇我没有问,觉得应该差不了。问题是这个报纸办在丰台,编辑记者一个月工资就给两千元,我听了特别不舒服,惺惺惜惺惺,我是从“新闻民工”干出来的,现在“好不容易媳妇熬成了婆”,我反过来去帮资本家压榨别人,这违背我做人的良知。我说编辑的工资太低了,她说都是这样,她舅舅在六个城市都办了这种报纸,就这个薪酬水平。我一听他们这样剥削别人,觉得她和她舅舅太心黑(活该律师整她怀孕打胎),我就没跟她合作。我心里已经不尊重她了,后来,就很轻慢地叫她给我发几张写真照片,她就把我拉黑了,从此再无联系。

大概六月份,在世纪佳缘认识一个姑娘,我觉得是在世纪佳缘认识的最好的。当时她24岁,上海人,上海交大毕业以后在中科院上海一研究所工作,我当时想让她到北京来,如果来我在中科院能帮她找到工作,但她不愿意到北京。这个女孩子其实长得不错,就是很胖,一米六三个子,120斤。当时我曾经叫她给我发过写真照片(非艳照),虽然泳装不是三点式,但她白皙丰满的身躯还是让人鼻血不止……

我们就只是关系比较好,因为当时我没钱、自惭形秽,就不敢到上海去找她(那段时间是最没有钱的时候)。两年后,她有男朋友了,反正我们就是QQ、微信或电话稀疏联系,从未见过面。不过我前两年还去过上海,但已经忘了跟她联系,回来才想起,一直到去年还通过电话,才知道她还没结婚,依然是那个男朋友。

说到世纪佳缘也遇到奇葩的,有个女的,照骗蒙人,资料声称26岁,照片漂亮见面发现整个一个三十多岁的黄脸婆。见面前还要我请她吃汉拿山烤肉,约在附近见面。哥顶着蒙蒙细雨看到人后差点晕倒,委婉告知不合适离开后,丫不服还发短信来滋扰,哥只好义正辞严地训斥她一顿。结果,不久,一阵阵骚扰电话袭来,纷纷打探卖房信息。哥寻迹上网查看,发现一则夫妻优价卖房启事赫然留着哥的电话与另一个电话。我打通“老婆”电话,结果是一个小伙子,他也是世纪佳缘用户,也见过照骗黄脸婆一面,不知道怎么得罪了她,就被“卖房”了。哈哈哈哈哈哈哈,大家都是受害者,呵呵。




更多我的博客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