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酒话桑麻212022-08-11 22:38:46

(六)黔灵东路宅院的前庭和后院的故事

黔灵东路以前叫新东门,从父亲出生以来爷爷奶奶一家租住在那里的一个两进的大宅的后院里。家里的生意做起来之后爷爷奶奶陆续买了几处房子,但自己都没去住,而是租了出去,自己却仍租住别人的房子。

 

这两重大院的前院当街,住着开"厚记药号"的宋家,后院的房主是前院房主的侄儿叫做宋义民。爷爷奶奶一家住后院的6间正房,除堂屋外每间分为前后半间,并都有一楼一底两层,另有一间很大的厨房; 房主宋义民家则住厢房4间。

 

后院里有拴马的地方,还有一个高出地面7,80公分的大花坛,春天时迎春花,杜鹃花,月季花和满树的梨花竞相开放,争艳斗妍; 秋天时大桂树上开满了桂花,沁人的香气飘满了整个院子。花坛的中间有个鱼池,四周铺着细致的石板,池边雕栏玉砌,池中有10多尾金红色的鲤鱼。父亲和院子里的小伙伴们在后院里看马,观鱼,斗草,捕鸟儿,度过了快乐的童年时光。

 

前院的男主人是个跛脚,人称宋四爷,有很漂亮的黄包车和专门的车夫。他开的"厚记药号"本来位于热闹的中华中路上,生意很旺,有贾文清,姚新元,陈云升等当时贵阳的名医在不同时间段坐堂。宋四爷的二哥是太和庄的庄主,太和庄在医学院附近,四周有围墙,庄上产的米特别白。宋二爷虽然是大地主却是庄户人打扮,穿着一身土布对襟大褂和宽腿裤。不知为啥宋二爷不准他的四弟在中华中路上开药号,天天来骂当时已重病缠身的四弟,不得已宋四爷把药房搬到黔灵东路这个背静的街道,生意就差多了。

 

宋四爷家院子里经常用特大的簸箕晾晒着各种中药,最让父亲印象深刻的是大量的虫草,这一味不知是虫还是草的中药让童年的父亲觉得特别奇特,常用手去摸。药号的徒弟有10多人,其中有个叫藤久明, 那时16,7岁,特别勤奋好学,总向老店员学习中药的研磨,炮制,如何用蜂蜜炒制等加工方法和配制药品的技术。由于业务水平高,解放后他在正心街贵阳最大最好的中药房同济堂做书记,就是一把手。同济堂研发了自己品牌的一些膏,丸,散,疗效显著又使用方便。还有一个徒弟叫做丁秉桥,他会讲故事,把《西游记》里的"孙悟空大闹天宫","孙悟空大战红孩儿"讲得有声有色,栩栩如生,院子里的一帮孩子听得入迷,天天缠着他讲。后来他在41,42年生病去世。

 

宋四太约30岁,很有文化修养,善于言辞,熟读《红楼梦》,正好和也很喜欢这本小说的奶奶聊到了一起。两人年纪相仿,趣味相投,经常一起谈天说地,一起打麻将。她是宋四爷的第三任太太,前面的两任先后过世,留下了4个儿女,她自己生了一个女儿。5个孩子在从高中到小学的年龄段。老三叫小龙,和父亲差不多大,后来也和父亲一起读了贵阳一中。他会识谱,照着歌本学了很多歌,教过父亲唱"红豆词"和柴可夫斯基小夜曲,还喜爱外国文学,读郭沫若的《沫若译诗集》,里面的诗人有英国的拜伦,雪莱,德国的歌德,印度的泰戈尔等。他教过父亲背德莱塞的诗"白的玫瑰": 

 

白的玫瑰,

梦微微,

垂着头儿睡,

有一个小虫在轻轻钻进你的心窝里

。。。

 

得了重病的宋四爷约在42,3年去世。

 

宋家老大是女儿叫做宋端,老二是儿子叫小容,老大老二受到革命思潮影响,约在43,44年去了延安。临行前奶奶请他们姐弟俩在当时贵阳最好的餐馆,位于大十字靠小十字地段的"小上海"吃了一顿饭,饭后带着姐弟俩到"小上海"附近,在中华南路靠大十字街角的"亨达利"表店选购了一只瑞士表送给小容。贵阳当时有两家表店,另一家叫"亨德利"。那时中国不会造表,手表都是从瑞士进口的。两家表店都没有女表卖,因此没能买到一只送给宋端,让奶奶颇为遗憾。

 

老三小龙留下继承家业,老四小金没直接去延安,而是由哥姐推荐到重庆陶行知办的育才学校,后来被输送到延安。陶行知是无党派人士,教育家,共产党利用他的教育家的身份招募学生然后送往延安。因为经费有限,育才学校很苦。小金后来回贵阳时给父亲说,在那里早餐吃稀粥配以10颗黄豆,中晚餐也很差,吃不饱。小金后来做地下工作,约在48年从延安辗转回到贵阳,被贵阳国民党特工部门盯上,但要离开需要相当一笔路费,平时勤俭持家的继母宋四太以最低的价钱最快的速度卖了一些田,让小金赶快拿钱逃命。后来小金54,55年回过贵阳,当时在福建前线解放军里工作。

 

老大宋端解放后在北京工作。老二小容解放初在北京人民艺术剧院做舞台监督。

 

留在家准备继承家业,热爱外国音乐文学的老三小龙后来在56年读高二下时得了胃病住院,亲戚送他一包花生米,他吃下后把胃戳穿,再也没从医院出来。

 

后院的房主宋义民是西医,在家开诊所看病人,他有两个太太和三个孩子。因为他说话做事不瞒着父亲一家人,父亲一家对他的各种情况很了解。他往来的人中有很多军队的医生,药剂师一类的人。当时贵阳有军管区和师管区,相当于后来的省军区和市军区,里面都有医院,那些医生和药剂师就把一些针剂和药品偷卖给他。此外他还做走私黄金生意,常跑香港去背黄金过来。受粤地风俗影响他养成了吃蛇的习惯,院子里花坛中的大梨树上常有蛇盘在上面,他用大木棒把蛇打死后烹饪来吃,让父亲他们一帮孩子看得既惊奇又觉得好奇好玩。

 

"厚记药号"在宋四爷去世后由宋四太一人管理。自从搬到黔灵东路后药号的生意差了而人手不减,终于维持不下去,约在抗战后的47年结业。

 

黔灵东路的大宅院在围墙之内一直暗流涌动,时代的风云和凡俗世界的尘埃激荡在这里的人物身上,演绎着各种各样的故事。而对于童年的父亲而言,这里曾经是一处静谧安宁的所在。直到有一天 ,当纷繁复杂的成人世界尘烟弥漫,遮住了后院的芳草池塘的阳光,这个大宅院在父亲眼里便不再安宁祥和,而是让他心绪不宁,让他早早告别了无忧无虑的单纯而初识人间愁滋味。

伏灵社2022-08-12 00:51:07
宋家的故事也很有意思,当年跑延安的小青年许多都是富二代,地下党能力很大。太和庄办过酒厂,也出租地盘给中山中学
把酒话桑麻212022-08-12 01:42:28
好受鼓舞!
把酒话桑麻212022-08-12 02:01:06
我爸还讲了好些当时的贵阳逸事,只是我不知怎么串起来。
伏灵社2022-08-12 02:21:07
肯定可以找到一些交集,然后用线索串起情节,编织成故事
把酒话桑麻212022-08-12 02:30:01
有交集的我好多也省略了,怕写得太散太长。你这一鼓励我将来再扩充,现在先把架子搭起来
伏灵社2022-08-12 02:49:47
不要怕长,不要怕细,历史的韵味全在细节之中,先写以后出版再修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