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旧时代女人的悲惨命运
大伯公做布匹生意时店里有一个徒弟叫做陆德名,后来自己出来做,也开了一个布匹店,就在铜像台旁边,后来的百货二楼一侧。父亲约在6岁时,也就是41,2年跟着爷爷奶奶去他家吃过饭。陆的妻子很温柔贤惠,准备了一桌好饭菜招待他们。没想到一年后陆要娶一个小老婆,就把这大老婆赶了出去,孩子留下,分文不给她。这个女人不知是哪里人,在贵阳没有娘家。被赶出来后她无家可归,成了流浪女。贵阳城内有贯城河,河上有几座桥,比如后来的民族商店旁的北门桥,三民东路上的苏家桥,黔灵东路上的化龙桥,互相都离得很近,都在铜像台附近。桥脚是干的,边上有路,被赶出来后她就睡在桥脚。她一开始穿原来的衣服,穿得全烂了以后就穿农民下雨时穿的稻草编的蓑衣。人们每天看见她在铜像台附近活动,全身浮肿,皮肤亮亮的,因为里面水多。后来走不动了用树枝作拐杖慢慢走。除了浮肿她皮肤上还长了很多疮,腿上,脚上特别多。这一带她以前的熟人很多,到了这种地步她也不愿意给熟人要饭,但有时实在顾不得了。她只来给奶奶家要过2,3次,奶奶给她很多饭菜和钱,两个人都互相都装着不认识。
过了两,三年,到了44年的大年三十的晚上,她实在走投无路,活不下去了也不愿意活了,就跳进铜像台旁边一条小巷里的井里,死了。她生前流浪的地方就在她以前的家周围,死时投的这口井离原来的家更是近在咫尺,我难以置信世上竟有陆德名那么狠心的人,甚至毫无顾忌,连面子也不要 — 或者是那时的社会对这种事容忍度颇高。
这个井叫薛家井,周围有很多食品作坊,打这个井的水来制作豆腐,发豆芽。大年初一人们在井中发现了她以后,把她捞起来放在井边不远处,有人拿破棉絮把她遮住。因为这事有点奇特,很多人来看。后来街坊凑点钱在郊外找个土坑把她埋了。那时薛家井的井水要供应附近很多人家吃水和周围的食品作坊用水,因她跳井而死,井水被污染,大家就凑钱请人淘井,就是把井水舀干换新水,重复若干次,过了10来天认为井水干净了才继续有人挑水去卖或者自用。
这是旧时代的一个女人极其 悲惨的命运。父亲那时听说过很多被男人抛弃的女人后来过得很惨的故事,但这个陆德名的原配的例子是他几年间所亲眼目睹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