霜叶2022-02-21 15:43:00
读法眼师兄介绍的天台宗止观,看到净莲法师这样说,"如果在你的心里还认为发菩提心、行六度,这些法是真实存在的话,这个时候菩提心跟六度也是尘埃。"

在大乘经典中,菩提心和六度被反复强调,净莲法师在这里为什么又说是尘埃呢?因为要真正做到发心和六度,必须先要做到心中无相。所以发心和六度应该是对修为很高的修行者(大乘菩萨)讲的,而且必须依止"金刚经"中所说,无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大菩萨在发心和行六度时,是"三轮体空"地执行。也就是心中没有施者,受者,和所施之物。大菩萨们的心是空的,他们已经离开了matrix。如果心中有相,就先把自己困住了。

作为初修,在初始阶段就不能过于追求六度。发愿也要先放在心里,不必马上去执行。因为初修的心里还是满满的我相和人相,顶多算是个泥菩萨。自己过个河先淹死了,哪里有能力渡别人。这时候放在第一位的还是先修自己,随缘助他人。如果考虑太多,那又是一种妄心攀缘。用着相的心发愿和行六度,就是给自己戴上了沉重的枷锁。单讲一个忍辱,就能把你压垮了。

什么时候修到心中无相了,才是真正发愿行六度的时候。菩提心和慈悲心都是果位的无相境界,在因地着相去做就是照猫画虎了,还有可能把自己先喂了画中的老虎。

有文章用是否有发心来区别大乘和小乘,我觉得也不完整。表面上看修小乘的是自了汉,修大乘的是普渡众生的菩萨。究其根本还是小乘的法执未断,还在修法,追求一个具体的涅槃境界。大乘则是修心,心空了,当下即涅槃。有了发心还在求法的,也还是小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