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灯可除千年暗2022-09-29 05:12:17

历史上佛教自东汉传入中国之后,经历近乎千年才完全被中国文化所融合。近代西方文化对中国文化的冲击,在表面上看远甚于当年的佛教。中西文化如何最终融合不是几十年可以做到的,而真正懂中国文化,尤其通儒家经典的人在现在的中国似乎少之又少,其著作水平比起近代的大儒比如熊十力,梁漱溟等人相距甚远。

大概熊十力先生知道自己的作品是要传世的,所以用近乎文言文的方式写成,不太容易懂。但是其中《读经示要》是一本相对好理解的书。在序言中,熊先生也表达了如是义:

念罔极而哀凄,痛生人之迷乱。空山夜雨,悲来辄不可抑。斗室晨风,兴至恒有所悟。上天以斯文属余,遭时屯难,余忍无述?呜呼!作人不易,为学实难。吾衰矣,有志三代之英,恨未登乎大道。言未能登斯世于大道也。用顾宁人语。 不忘百姓之病,徒自托于空言。天下后世读是书者,其有怜余之志,而补吾不逮者乎?

这里介绍一下其中第二卷《读经应取之态度》的开篇,为什么要立志?因为每个人活在世上,其思想的活动,身体的行动和言语的表达是需要有一定准则的,不管本人是否意识到。人之精神,必有所依归 … 若漫然一无所依止,一无所归向,则情浮而不专,知浮而难凝。其实“情浮而不专,知浮而难凝”的人也是有所依止的,只不过依止的是其情欲,而情欲本身无所依止,今天喜欢的明天会不喜欢,现在憎恶的以后又可能贪爱,所以依止情欲的一定散漫,是为无志。

夫植树者,善培其本。筑室者,先辟其基。为学必有基本。立志就是为学的根本。这里的学不仅仅是一般意义上的专业学问,而是涵盖人的生活和工作的所有学问。人在志未立之前所有的学问都是浮的,都是没有根而飘忽不定的。

夫志,气之帅也,人之命也。犹木之根也,水之源也。源不浚则流息,根不植则木枯。命不续则人死,志不立则气昏。须反己察识。 是以君子之学,无时无处,而不以立志为事。所以立志是人生所必须,无志的人只是活了而已,有身而无命。

本书序言中说,知变而不知常,人类无宁日也。同样,一个家庭知变而不知常,难有宁日。一个人知变而不知常,只会在心神不定中迷茫度日。而志正是在纷扰变化的环境中每个人都可以保持的不变的主宰,在顺境逆境中可以时时依归的真实。

自古及今,有志而无成者则有之,未有无志而能成者也,熊先生如是说。




更多我的博客文章>>>
雪晶2022-09-29 12:05:11
人生好像一路走来,也没立什么志,顺着走就走到了现在~~~可能也是为什么读不进经书~~~
一灯可除千年暗2022-09-29 16:18:29
谁知道呢
为人父2022-09-29 16:51:25
情浮而不专,知浮而难凝。说的就是无欲则刚的道理,也是灭人欲,存天理的道理。其实也不是道理,而是经验。
一灯可除千年暗2022-09-29 17:31:55
对,享受情欲带来的乐,一定会经历情欲带来的苦
dhyang_wxc2022-09-29 19:58:51
现代人读经,常认为道理都已经讲完,埋头熟读理解经典就好了。
shamrock1002022-09-29 20:20:52
推荐樊登讲论语,结合当前社会及中西方书籍,逐条细讲,很有启发。同意国学要致用方能复兴。
stonebench2022-09-29 20:22:37
知变而不知常,人类无宁日也
dhyang_wxc2022-09-29 20:33:48
多谢推荐。我自己过了读这类书阶段了。用需要先消化,再从自己发出来,我现在试着发出来看效果。
一灯可除千年暗2022-09-29 21:29:15
正是一直求新求变的现代社会所面对的
一灯可除千年暗2022-09-29 21:34:15
对,学无以致用,并非真学
shamrock1002022-09-29 21:45:59
他讲的精到有趣而且实用,我读过很多遍论语,也读过很多注释的书籍,能和当今致用结合最好的就是这本。而且没什么噱头。
一灯可除千年暗2022-09-29 22:14:29
刚刚找到挑着看了一下
dhyang_wxc2022-09-30 17:08:46
看起来很年轻,等他不惑,知天命之后,可能会有新的讲法。耳顺之后、从心所欲之后,又是别一洞天。
中间小谢2022-09-30 19:18:04
同意你的看法。樊登在知行合一方面必有過人之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