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灯可除千年暗2022-09-30 04:30:58

上篇讲立志的重要性,那什么是志呢?

所谓的“志”,朱子在《论语集注》中的解释是“心之所之”,内心所向往的。但仅此并不是熊十力所认为的志,因为不是所有的向往都可以称之为志的。 彼以为心之有所向往,便谓志。如是,则向于自私,向于狂惑,向于污下,无不可谓之志。而志之一字,又何足道哉!

每见少年,妄自标举。其意念中,或欲高居人上,大抵欲得名利权势,高出乎人。其较胜者,欲求学问知识,高出乎人。夫贪名势者,诚为污贱。而将学问知识,看作为可以自夸之具,不悟此为自修之所不容不勉者。其鄙陋之情,较之贪名势等者,相去亦不能以寸。或欲建立某种事业,而不悟一切事业,皆人生职分所当为。若本自私自利之意作去,则不成事业矣。革命不出于救世之仁心,仅以忿嫉之私,欲取而代之,则以暴易暴,而可成顺天应人之功哉!如是而自谓有志,实则此等意念,正是无志者迷妄之情。

各种对财色名食睡五欲六尘的向往,包括在学问上要高人一等 – 其实也是满足自己对名的渴求,以满足自私自利为目的的革命乃至建立事业的作为,都不是真正的志,而只是无志者迷妄之情,因为这种向往完全是出于个人的情欲,而情欲是无根的,无源无根的即是妄。起于迷妄,则终于迷妄。所以只以向往之心来定义志并不全面。

志字本身上为士,下为心,士之心为志。何为士?士虽然还比不上君子,更比不上圣贤,但是其本身已在成为君子的路上。《论语》中讲的很多,举例如下:

  • 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 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
  • 士见危致命,见得思义,祭思敬,丧思哀,其可已矣。

所以志不是为自己的私利发心。其实所有在外界的事相上为目标的不是真正的志,真正的志不是由外而起,而是由内而立。明末王船山《读四书大全说》云:“心有所存主名志。” 心有所存主即是明了天理之心,此心人人本有,而常被各种情欲遮蔽。所以志字有二义:曰存主,曰向往。二者实亦相资。

存主是靠着自力,不依他起,自然而发的固有的天理之心。向往即是竭力与已经克尽天理的圣人平齐。两者相辅相成。所以立志之前一定是刻骨铭心的明了这其中的含义,而仅仅是一般的了解是不足以立志的。没有深厚的根基,即使勉强立一下,不用太长时间也会烟消云散。这就像有人会觉得自己相信了什么,包括各种宗教,其实都是经不起考验的,因为信的根基太浅,没有深入内心,只是在一定情况下的有条件的浅信。

所以志的建立一定是在坚固的三观之上,而真正三观的建立并非易事。孔子说自己: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三十立的就是志,经过十五年的学而时习才立起来,而十五岁时候的志只是志于立志。

熊十力此书成于1945年,而毛泽东于1917年在《致黎锦熙信》中对于立志也表达了类似的看法:

今人所谓立志,如有志为军事家,有志为教育家,乃见前辈之行事及近人之施为,羡其成功,盲从以为己志,乃出于一种模仿性。真欲立志,不能如是容易,必先研究哲学、伦理学,以其所得真理,奉以为己身言动之准,立之为前途之鹄,再择其合于此鹄之事,尽力为之,以为达到之方,始谓之有志也。如此之志,方为真志,而非盲从之志。

其始所谓立志,只可谓之有求善之倾向,或求真求美之倾向,不过一种之冲动耳,非真正之志也。虽然,此志也容易立哉?十年未得真理,即十年无志;终身未得,即终身无志。此又学之所以贵乎幼也。今人学为文,即好议论,能推断是非,下笔千言,世即誉之为有才,不知此亦妄也。彼其有所议论,皆其心中之臆见,未尝有当于宇宙事理之真。彼既未曾略用研究工夫,真理从何而来?

中间小谢2022-09-30 06:21:49
多數人立志衹是立欲。真立志的人是發心,其後支持和引导其行為的是愿力,真正的意志。
一灯可除千年暗2022-09-30 14:59:30
确实,自然而然的发心自己未必意识得到
为人父2022-09-30 16:46:11
古人说立志,是立志成为圣人。所谓的圣人就是无私的人。这也是佛家说的以无所得之心得无所得之道。
dhyang_wxc2022-09-30 17:19:41
赞。“弱其志、强其骨;虚其心,实其腹”,然后发出的是本心,不是异化而来的这观那观、这知那知;是为良知。
stonebench2022-10-01 04:47:48
哈哈,俺也想到了毛的那封信。俺也认志是心的刚正清明的状态,具体的愿想不是志。
一灯可除千年暗2022-10-01 19:01:18
如是如是!
一灯可除千年暗2022-10-01 19:02:57
弱其志、强其骨;虚其心,实其腹 - 不知道该怎么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