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酒话桑麻212022-08-10 21:25:27

(五) 兴旺的洋布生意

伴随着中国波澜壮阔的近代化进程,在鸦片战争后的100年的时间里,中国人的衣着从土布到洋布,经历了一场声势浩大的变革。

 

鸦片战争以后中国增开了对外商埠,英美的棉织品在中国的销售随之不断扩大,十九世纪八九十年代以后,洋布的销售已经由通商口岸扩及广大内地。为了与外商争利,抵制外洋商品的入侵,中国在洋务派领袖李鸿章主持下,几经周折,最终1894年由盛宣怀所办的中国第一家机器棉纺织工厂 —上海机器织布局正式投产,从弹花,纺纱到织布全用机器,纺出的纱和织出的布质量大体与进口的纱和布相仿。随后中国棉纺织业迅速发展,全国多地办起了机器织布厂。民间把这种机织棉布叫做"洋布",不再单指由外洋输入的外国棉织品。而由中国乡村土织布机织成的布则叫"土布"。土布由农户家中的壮劳力把原料棉弹成棉花,进行加工,然后纺出棉纱,之后在土织布机上纺织成布匹。

土织布机

 

土布和洋布有很大区别: 土布的棉纱是用手工纺作因而很粗,导致最后织成的布匹也很粗厚,而机器纺出的棉纱就细得多,以致织出的布很细密; 再由于土织布机的简陋,织出的布只有约30公分宽,比洋布窄得多,所以民间也把这种布叫做小布; 土布由于棉纱粗更容易用中国传统印染工艺染成蓝色和黑色而不易褪色,而洋布则适合用现代工艺染色,能染出明亮鲜艳的多种颜色。总之洋布更轻便细腻,颜色鲜亮多样,触感更好,也更宽,做出来的衣服就好看得多。土布因粗厚结实更耐穿,多是蓝色黑色,适合农民等体力劳动者,但要做成中山装,学生装,旗袍这些服装都不适合用土布,而要用洋布。

 

土布

 

在本土洋布出现以前进口洋布的销售就已经席卷全国,而质量与进口洋布相仿的本土洋布因工价低,运费省,成本和售价比进口货更低,使得销售量进一步上升,成为中国人特别是城镇居民的生活必需品,市场极为广大。

 

贵阳的洋布一般从上海来,通过长江由船运到重庆,再从重庆运到贵阳。自古以来重庆对于贵州是最重要的交通枢纽和物资集散地,是偏于一隅,群山阻隔的贵州通向中国腹地的门户。在1935年川黔公路开通以前,贵阳与重庆之间的物资运输依靠崎岖险峻的山间古盐道上的人挑马驮。抗战开始后大批外省沦陷区人民流亡到贵州,使得贵州的汽车多了起来,慢慢摆脱了人挑马驮的状况。

 

大伯公这些年就是主要靠洋布生意养大了一大家人。除了他,奶奶的娘家以前也是做洋布生意的。大舅公以前做得很大,有一次派二舅公去从上海买了很大一批货,装了整整一船,船到重庆后不负责任的二舅公没有及时卸货运回贵阳,而是在重庆那个花花世界中玩得不亦乐乎,流连忘返,任由货滞留在江边的木船上好几个礼拜,因而所有的布匹都被涌入船里的潮水和江上每天蒸发的浓重的潮气所侵蚀,全朽坏了。这一整船货的损失给大舅公的生意造成了毁灭性的灾难,从此任家的经济一落千丈。不堪这样的重大打击外曾祖母的精神出了问题,大舅公也因此双目失明,后来他靠着拿家人做的竹刷去街上卖艰难度日。家里穷了,其它所有值钱的东西都早变卖一空以还债和维持生活,只有一部英国产的汉堡牌自行车还留着,一直到60年代父亲还把它借来学骑车。悠悠岁月里,在艰难困顿的生活中,这辆老自行车无声地印证了任家曾经的辉煌。

 

受到家庭的影响,奶奶和爷爷在耳濡目染中对布匹生意有了一定的概念。从大家庭搬出来以后,一无所有的爷爷奶奶向住在当时的南京街(后来的中华北路)的一个叫周斗南的朋友借了一笔钱,在广东街开了一个布匹店,卖洋布和土布,批零兼营。广东街上集中了很多家与纺织品有关的店铺,除了布店还有丝线铺,棉线铺,绸缎庄,洋纱店和染料店等,成行成市,全省各个城镇的销售相关商品的商人和需要纺织品原料的工厂作坊都到这里来买,街上人来人往,有从外县市来的商人,本地顾客,挑货的挑夫和驮货的马匹,从早到晚熙熙攘攘,车水马龙,十分热闹兴旺。要在广东街开这样一个布匹店做批发生意是需要相当大的一笔钱的,幸运的是这个叫周斗南朋友给爷爷奶奶提供了这笔不菲的启动资金。

 

开店以后奶奶很快展现了不一般的经商头脑,她眼光精准,善于分析市场抓住机遇,头脑灵活有决断,很多事情上都似乎更胜丈夫一筹。他俩互相商量,夫妻同心,并肩作战,不久就把生意经营得风生水起。

 

还清了周斗男的借款后,他俩用赚到的钱不断扩大经营,布匹装满了店铺后面的仓库,又堆满了住家的二楼。以前的房子都是木结构,货太多,堆得太高,一度让人担心二楼被货压垮。

 

1935年他俩的大儿子出生,就是我的父亲。此前奶奶也怀过孩子都没保住,所以结婚5年后才生下了第一个孩子。生下父亲后奶奶就在家照顾他,布店由爷爷一人打理。经过3年两人的共同奋斗,生意已经颇具规模,架子搭起来了,爷爷一人打理起来就得心应手。不过他每天回家还是会给奶奶说说店里的事,商量一下生意经,但奶奶生活的重心已经从生意转向了内务。

 

注: 关于洋布土布的部分描述来自网络

 

石头村2022-08-10 21:48:06
家国沧桑。确实值得记录下来。
核桃小丸子2022-08-10 22:42:37
我就猜分家后,你爷爷奶奶会白手起家的,尤其你奶奶是灵魂人物,继续跟读。
伏灵社2022-08-11 03:50:26
写得真好!如果多一些朋友来写家史,历史就会慢慢清晰一些了。周斗南是贵阳著名佛教居士,估计你奶奶参加居士林。
把酒话桑麻212022-08-11 11:41:21
哎呀呀,遇到"知音"了! 敢问阁下可也是贵阳人么?
伏灵社2022-08-11 14:34:42
好喜欢贵阳,不过我们是家史研究者,全国都研究,请继续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