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洲雪梨子2020-09-27 05:40:52

修史:华夏文化传承的独特方式

 

雪梨子

 

前两篇文章试图说明:一、华夏民族不似某些说法所称的“中国人无信仰”,从信仰之定义本身来驳斥这种说法的荒谬,同时也澄清了世间宗教信仰之本质--即使是西方发达国家的宗教信仰也并非如某些人想象的那么“纯精神”与“超功利”。二、在华夏民族众多的信仰中,祖先神灵是中国人持续最久的世俗信仰。

 

本篇继续阐述华夏文明传承的独特方式:修史。

 

如前文所述,因华夏民族文化中的敬祖传统,使得中华文化的传承方式与其他民族迥异。如世界上有宗教信仰传统的民族如伊斯兰教、基督教为主的民族依靠《古兰经》、《圣经》或民族史诗如希腊人的《荷马史诗》来传递文明,西藏也有《格萨尔》这样的史诗。以汉民族为主的中国人则是各国历代编撰史书来传递自己的文化。既可以知自己的本源来自哪里,也可以通过历史来知兴替、得教训。编修史籍,是古代中国人传递文化的主要方式。

 

修史的传统,相传追溯到三代,唐人有《夏殷春秋》之说,但目前已难以考证。现存史家认可的是春秋时期鲁国的《春秋左传》,但从先秦文献中看,修史不仅在鲁国,而是当时各国的定制习俗。《孟子·离娄下》中有这样的文字:

 

“晋之乘,楚之梼杌,鲁之春秋,一也。”意思是晋国的史书叫“乘”,楚国则称“梼杌”,本质上和鲁国的春秋一样,都是自己国家的史书记载。

 

楚国在春秋时期称霸最晚,长期被中原国家瞧不起,属于有军事实力却“没文化”的新贵,也有自己的史书--虽名字比较土,使用凶兽为名。这说明东周时期各国修史已蔚然成风。

 

那么,近三千年前的华夏民族对修史的重要性如何呢?很多人都听说过这样一个故事:

 

春秋时期的齐国大夫崔杼因老婆被齐庄公私通,寻机杀死庄公,齐国史官依例记载““崔杼弑其君”,崔杼不开心,将史官杀了,那时的太史职位是家嗣,他的弟弟照样写“崔杼弑其君”,崔杼愤怒,再杀,这样又杀两弟。第四个弟弟接班,还是这样写“崔杼弑其君”。崔杼终于晕了,想通,“乃舍之”,不再杀戮。如果故事就这么结束,也算蛮动人的。但还有更感人的记载在后:“南史氏闻大史尽死执简以往闻既书矣乃还”(《原文引自杨伯峻注释《左氏春秋传·襄公·二十五年》,白话大意为:齐国记载南方诸国的史官听说太史家的兄弟都被杀,担心这件事被史书遗漏,就抱着竹简前去记录,听说太史兄弟最终将此事记载下来,这才回去)。

 

可以看出,华夏先辈们为了记录真实的历史,不惜灭门之灾,前赴后继。华夏民族的史书,与世界其他国家的《圣经》“史诗”相比,同样庄严、珍贵。如果说西方国家的《圣经》是记载上帝创世造人、先知预言等故事,那么中国的史籍则是记载人间统治者的事功,向上天汇报--华夏民族认为统治者的权力来自上天的赋予,需要按期、全面、准确地向上天汇报。民间也有类似习俗,祭天是天子权力,但百姓可通过其他途径与上天沟通。笔者曾查阅某些地方志,就发现这样的风俗:腊月二十三/四小年夜“送灶”与除夕夜“接灶”时,每户除“以茶果祀灶神”外,还配有一篇疏文,对过去的一年悔愆,为新的一年祈福,请灶神代为转达上天。可见,中国人与世界各国的民族一样,都对那个未知的老天爷怀有敬畏之心。只不过,称呼不同,表达方式不一样而已。

 

编撰史籍,慢慢演变成了“国有史,郡有志,家有谱”的传统。国史、方志和家谱就是华夏民族文化传承的密码。历代的史官为了保护历史的真实而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就是因史书是华夏民族心目中的《圣经》、“史诗”,不容掺假。治国者通过国史,如人以铜为镜正衣冠一样,可以知兴替,知得失,乡里子弟通过方志可以了解本邑的贤良功绩而发奋图强,家族子孙通过家谱可了解祖先的艰辛迁徙、艰苦创业而知晓前辈的辉煌可激发他们的家族自豪感而用功学习,追慕先进。

 

从历史长河看,每当有民族灾难、天下兴亡之时,那些有能力将兵打仗的人戎马疆场,以身殉国,而手无缚鸡之力的文弱书生想到的第一件事就是记录下历史,让自己的文化不至于湮灭。

 

举几个例子:当今喜爱文学的网友都知明末的张岱,很多人都读过他的经典小品如《陶庵梦忆》、《夜航船》或《西湖梦寻》,但诸君知张岱本人最看重其遗留给后人的那部作品吗?不是《陶庵梦忆》,也不是《西湖梦寻》,而是《石匮书》--一部由他利用家里的收藏书籍花费二十七年撰写的《明史》,如他自己所言“......国破家亡,无所归止......每欲引决。因《石匮书》未成,尚视息人世......”。抗战时期那么艰苦的条件下冯友兰先生写下了“贞元六书”、钱穆先生作《国史大纲》,都是同样的动机,即古人的“为往圣继绝学”。中国的历史、文化灭绝了,中国也就灭绝了。反之,山河易色、国土被占,人被奴役,只要有文化史籍传存在,中华就有可能复兴。这样的例子有明太祖朱元璋驱除鞑虏、光复中华......

 

传说中的孔子作《春秋》使“乱臣贼子惧”。其实,在史籍上留下何种记录,不仅是乱臣贼子害怕,帝王将相不也一样吗?一代明君唐太宗也担心自己在玄武门事变中“历史污点”,数次“找理由”向史官索看。为何?心有忌惮嘛!而共产党人,藐视传统、信奉马列,按理说他们该不担心历史记录呀?可是,我们小时候的样板戏里就有这样的唱段:

 

今日痛饮庆功酒,壮志未酬誓不休。

来日方长显身手,甘洒热血写春秋。

 

这“甘洒热血写春秋”不就是在意历史记录吗?!看官或可说这是“化用”,不代表我党真的在意“写春秋”。那么,我再摘引中共官史回忆录中的案例:

1962年夏,在中南海游泳池毛泽东当面批评刘少奇:“你急什么?压不住阵脚了?为什么不顶住?”“西楼说得一片黑暗,你急什么”,“三面红旗也否了,地也分了,你顶不住?我死了以后怎么办!”刘少奇激动地说:“饿死这么多人,历史要写上你我的,人相食,要上书的!”(诸多回忆记载此事包括人民网)

 

毛主席,历代帝王圣贤都不放在眼里、号称死后要去见马克思的革命领袖,却也被刘少奇的一句“历史要写上你我的人相食要上书的”所震栗(其消弭方式则另说)......他老人家到底还是个中国人呀!

 

修史,是中国历史上文化传承的独特方式。至今,仍在继续。

 

 

关联文章链接:

驳易中天“中国人无信仰”

“祖宗神灵”是华夏的根本信仰

 

 

2020.01.07初稿完成

2020.09.27修订存档




更多我的博客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