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nglyrunner2021-10-26 09:10:54


阿尔卑斯山的风景,总让人心旷神怡

英人素有思辨的传统,走山也离不开历史和人文。

那本“Mountains of Mind”书里, 作者Robert Macfarlane历数西方文明自希腊文明以降,由阿尔卑斯山的险峻辉煌宏伟带来的震撼启示和启迪。除了发端出现代地质学,还带给世人更多对大自然磅礴浩荡、宏伟辉煌的感受;对人类自身渺小的认识;还有,置身山崖之巅、深渊之侧对恐惧与勇敢的理解。以及更深一层,对大自然从敬畏到赞美的思索。作者专门提到,西方十八世纪人文史上,对应无数哲人对阿尔卑斯山的险峻和自身惊险的走山经验,专门产生出一派美学教义称为“崇高学”(Sublime)。出处,就是探源阿尔卑斯山道上的这种对巅峰与深渊的敬畏敬仰与胆怯恐惧交织的那种奇妙感受。

的确,当你漫道雄关,越过险峻的山道气喘吁吁走上高耸的山口,会当绝顶,很能体会那种发自内心的崇高感。

你看哈,当你立在山口,看山脊这一侧。从目力所及的遥远山脚开始,看着山道斗折蛇行、或隐或现,一路攀升,最后直抵脚前。那是自己一步一步丈量过的来路。山脊另一侧。一路向下。对面的山,之间的山谷,山谷的湖泊,还有山腰的浮云尽收眼底,那是未知的前方。举目四望,一览众山。山下需仰视的山脊冰川积雪浮云,现在可以平视甚至俯视。呵呵,自然引人陶醉令人遐想。不说壮怀激烈,也近乎心潮澎湃。还有荡胸生层云的洒脱与豪迈。人呢,也好像变得更加简单纯粹。难怪坛子里走山故事未必人人爱读,可山景照片总受人追捧。个中原因,猜多在于此。

呵呵,不过话又说回来,令人情感升华的美景与漫道雄关的豪迈之外,背后常被刻意隐去的,除了走山的汗流浃背气喘吁吁的辛苦疲劳,还有种种羞与人说的困窘与尴尬。

比如,咳咳,比如,流鼻涕。。。

这幅速写作于Col du Tsate山口。一早7:40走出Les Hauderes旅馆上路,四个多小时1400米的攀升之后,终于登上了山口。这里景色壮美开阔,对面的尖峰云遮雾罩,格外有趣。简单休整一番,拿出画本。山口风硬,刀子般冰冷。虽然刚刚加了衣服,还是鼻涕横流。正兴致勃勃笔走龙蛇,凛冽山风中,一大滴清鼻涕,被吹落到画本上。。。


终结于尴尬的涂鸦

按说本无大碍。落点正在中间留白处。包里有纸巾,用纸巾轻轻吸干便可。可此时,虽疲惫气喘手抖,好容易抓到的感觉不敢轻易打断。想都没想,手背就那么一抹。画纸上便见到一条粗线,均匀笔直。斜拉到页边儿。

眼前,浮云缓缓从对面山脊上滚过。盯着画本看了半晌,明白补救无着,只好悻悻然合上画本。自己画画从没严格训练。猫熊那位美院出身的图画老师就批评我画画没有技法全凭感觉,你有了感觉,便势如破竹行云流水很上手。可没了感觉,便步履艰难,蠢笨生硬得像个不会画画的孩子。哎,本来一个好的开始,不想毁于一滴鼻涕。让人欲哭无泪。

西方大儒Edmund Burke认为大山里的“升华”与“崇高”的情感源于人对危险与险峻的恐惧。险到极处,便是美到极处。到俺这儿没啥文化,更没有品味。即没有险峻的恐惧,也没有绝美的崇高。只有风景处流鼻涕的尴尬。类似尴尬路上不少。愿意说出来,除了有图为证之外,也想说这些尴尬虽躲在相片后面多不见人,却是走山一部分,风景的一部分。讲出来了,好像山野与风景和自己更贴近了些。也更多了些亲切感和人情味。

闲扯完,聊聊路上第五天的经历吧。

上一篇说到今天是全程高程提升最多的一天。头晚,便有些紧张有些惶恐。像将要大考的学生。

清早起床,反倒平静下来。早餐又有煮鸡蛋,喜欢。照例来了两颗。又在水果篮里取了一只苹果,作路上的午餐。吃饭时,看见Nico一身睡衣清晨冷风里哆哆嗦嗦走去了酒店对面的面包房。他昨天告诉我,他和女友没订酒店早餐。十五个法郎啊,你一个人差不多,可我们两个人就要三十。附近咖啡馆面包房不到二十就可以吃得很好。呵呵,别说,小伙子很会过日子。

路虽陡,路况很好,都是压实的土路。路边都有农家的牧场。没啥危险。渐走渐高,对面是从Arolla过来时路东侧那个山脊。陡陡的,直切到山谷里。对面是山谷对面东向山坡。正对着朝阳。半山腰裹着一层浮云,晨光中在山体上紫色的阴影。光和影对比强烈,很是漂亮。

一路向上,见不到其他走山者。

正低头走着,听到后面有脚步声。回头,陡陡山路上,一位金发女生背个小包从背后快步赶了上来。忙侧身让在路旁。超过时,彼此礼貌地打了招呼。她问我是不是走Haute,今晚住哪儿。原来她是瑞士本地人,住在Bern,陪父母出来走这个山口。翻过去到了谷底搭车。我赞她的脚程真好。这般坡度的山路远远一路赶超上来,她笑说自己就背个day pack,不比我这大背包,当然轻松不少。听她这么说,只有心里苦笑,又想背包里三分之一多余的份量。

聊起瑞士的山,我笑问你们瑞士人会不会有审美疲劳?家附近都是这等绝美的险峻,走去世界其它其它地方,还能欣赏其那里的山景吗? 那女生很认真地想了想,不会呀。每个地方都有自己的特色呀。我都会喜欢的。

话虽这么说,如今的时代是鲜肉流行颜值开道。世界上的山若按颜值划分,险峻壮美的都是年轻山系。颜值第一自然是最年轻的喜马拉雅。第二便是眼前的阿尔卑斯。至少对自己而言,加州的山和眼前的山相比,仅就宏伟与险峻而言,只是年迈的大叔,比小鲜肉比还是逊色不少。


对面山景有趣的云影

回看对面山景的云影有趣,描了一张。继续赶路。

再向前,跨过公路,山路绕上来路边的牛棚。但牛儿们已不知去向,只剩下遍地牛粪。 牛棚尽头,有工程车在架电线。


废弃的牛棚。遍地牛粪、味道不小

绕过去,开始进入真正荒原上的步道。这里步道状况不比之前。路上尽是各种大小碎石。步道的标志,在碎石堆里时隐时现。不很清楚。碎石路难走,因为脚底不稳。一旦踩脱,极容易崴脚。还会打滑。经历了几次,好在只是趔趄踉跄,没有摔倒。 冥冥中,又想起第二天走山的辛苦。


走上无人荒僻的山路

刚才超过自己的女生,好像在牛棚停下了。牛棚里一对老年男女,并不急着起身。山路上,自己又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好在山口总在头顶。远远能看见。还依稀能看见那里有人影在动。心里想着不知会不会是Nico两口子。他们昨天从Cabane de Dix翻过铁梯山口一路越过Arolla赶到Les Hauderes只用了四个小时,可谓神速。

11:30,终于上到山口,气喘吁吁。山口另一侧,又是不一样的风景。前面是个山谷。谷底一汪浅色的冰碛湖。旁边还能见到停车场和几栋建筑。地图上,那里有餐饮店。再往远处,山路又爬上一座大坝样的山台。回看,刚才上来的山路蜿蜒下去。刚才路过的牛棚还能看见,却已经在远远的半山腰。仔细看,能看见刚才那位Bern的女生正在山路上攀登。


终于爬上了山口


回看来路

面对前路

山口的寒风中,拿出那只苹果吃起来。哎,甘甜爽口,绝对是人间至善的美味。山口的坡上,坐着一位大妈。打招呼,她也是个day hiker。只背个小包。从山下停车场上来。

吃完苹果,汗流浃背已经成了已经浑身冰冷。忙套上保暖绒衣。又掏出画本。这,才有了开篇的尴尬。

吃完苹果不甘心,又描了张前路风景。


山口另一侧风景速写

这时,Bern的女生已经上来,坐在对面石头上休息,等她的父母。过会儿,牛棚里的那对出来,三人聚在一起。原来正是她的父母。

又上来一队两女一男。年轻精瘦、短打、背小包,爬山极快。远看几乎是一路小跑,不久便到眼前。一聊,是罗马尼亚来走Haute的年轻人。今晚也住Cabane de Moiry。他们更牛,今早6点直接从Arolla狂奔十公里到Les Hauderes再爬1400米上来。夸他们脚力太强,那位女生一旁叹气,觉得他们行程太赶。没时间好好欣赏风景,感觉错过了路上好多内容。男生忙擦嘴补充说也是无奈。只有七天假期在山里,只能紧赶。聊起走山,他们说罗马尼亚没啥高山。可那里的熊却厉害。说今年已经咬死四五个人,比加州山里的熊们凶猛多了。


来自罗马尼亚的年轻走山团

又上来一对男女,人很精神,也是一身短打。请他们给自己留影。回问小两口要不要也来一张,女生娇羞地说,哎呀,你搞错了呀。我们不是一对儿的,这位是我爸爸。老爸笑的一脸灿烂。临走不忘嘱咐我,Cabane de Moiry的啤酒可是出了名的好喝。一定别忘了来杯尝尝!


开朗又精神的父女组合

又是长长下坡。追上了Bern女生和她爸妈。三人正一起在路边加衣服。想想,路上所见颇让人感慨,女儿和爸妈贴心,全世界亦然。儿子呢,只是自己这般独来独往,苦笑。打过招呼,继续向前赶路。

接近谷底,三两游客越来越多。中间还有孩子和老人。


山路上绽放的野菊

北看,Moiry冰川就在眼前。很近。就像一大坨粘稠白色黄油从山顶缓慢流淌下来一般。挤着皱褶,夹杂着脏兮兮的土石。但气势的确不凡。南向,可以看见Lac de Moiry奇妙的荧蓝色湖水。


北看,是Moiry冰川。左侧台地尽头山崖顶,就是目的地Moiry山舍


南向,可以看见Moiry湖奇艺的荧蓝色湖水

冰川左侧耸立着石崖,依稀可以看见之字形山路。可走近前也不容易,上下台地之外,还要跨过一段积雪。之后的山路,自山脚这块儿全要从大块石头上翻越。


台地上的山道,已经可以看见崖顶顶山舍了。


还要跨过一段积雪才到山脚。


山脚,还要跨一段碎石路


山脚下的环视视频

山路上还有成队的男女老少走下来。皆短打衣着,背着小包。估计是day hike到Moiry山舍看景的当地游客,当日往返。只是他们有老有小,路又惊险,下得极慢。自己只有侧身路旁,慢慢等着人们缓缓下来。有几处石崖上挂着铁链。可那些老先生老太太对铁链看也不看、扶也不扶,颤巍巍自己从大石头上走下来。让人佩服。

越过乱石堆,山路又在陡崖边儿上。山道不宽,下面就是冰川。总要十二分小心。又是爬坡,速度不快。遇到下山的还要尴尬避让。路书上说这一路要爬四五百米。加上路况险峻,真心不轻松。


之字形蜿蜒而上的山路。


回看来时的台地和雪地,已经在远远的山底

15:30,千回百转之后,总算走到了那个著名山舍。


终于到达了崖顶山舍

对外的一侧其貌不扬,很传统的旧式尖顶石头山屋,建于1936年。里面靠山一侧2010年加盖了一栋很现代的扩建。外面看是个大方箱子。内部两层。一楼餐厅大落地窗,面对冰川和对面的山。简洁利落又采光充足。二楼宿舍。每间狭长,只有一扇窄窗。用意明显。昏暗的宿舍,适合休息睡眠。其它活动,还是在楼下餐厅或户外露台吧。这座山舍在阿尔卑斯山最漂亮山舍中一直占据一席。以自己经历而言,无论建筑还是服务,都实至名归。


现代派的山舍和餐厅,简洁宽敞明亮。


二楼四人间的宿舍,整洁干净


山舍外Moiry冰川近景

入住山舍,好处是两餐全包,吃喝不愁。下午四点,还摆出了下午茶。就是大热水炉加茶杯和两种饮品 — 英国红茶和瑞士雀巢咖啡。可以自选冲泡。当然,善饮的还可以买到各种啤酒。

有了第一天在Mont Fort的教训,checkin时首先问清了如何洗澡。花五法郎买个洗澡币。每次三分钟。不过,不像Mont Fort,这里水打开后便一开到底,不能暂停。

拿了背包进宿舍,宿舍里已有了一位,叫Demine。住在苏黎世的法国人,作保险的风险分析。他说他在Arolla就见过我,一个人吃饭还要了三道菜。特别是最后的三球冰淇淋,让他们那桌人印象深刻。呵呵,你在看风景。看风景的人也在看你。毫无察觉便成了旁人眼中的风景或话题,也是有趣。

收拾停当拿了毛巾衣服去洗澡。一切准备就绪,翻出钱包,却找不到那枚洗澡币了。还记得前台美眉说的五法郎,钱包里正好有五法郎大硬币一枚。看那个投币孔够大,便投了进去,顺带按下秒表计时。多

热水器隆隆工作,出来的热水又大又足。抓紧时间两分钟打好肥皂擦洗完毕,只等最后一分钟的热水冲淋干净。

三分钟到了,热水还在哗哗的流淌,丝毫没停下来的意思。停水开门,探头去看热水器上的计时,还有四分钟。怎么回事呢?

不管,难得洗个痛快。继续放水冲洗。洗干净身上,又用热水冲脚。不是说长征时热水烫脚对长途跋涉后恢复脚力最灵吗?

别说,热水烫脚确实舒服!

最后水停,秒表上显示时间是7分40秒。比三分钟多出了一倍多。这事儿回来和Demine通报,他不愧是作保险分析的,立刻指出那枚洗澡币大小,很像两法郎硬币。于是脑海中电光火石,2法郎3分钟,那5法郎不正好7分半钟呀。呵呵,敢情前台是让咱们用5法郎换成2法郎来洗的澡啊!两人大笑!

这也算一则走山的尴尬和有趣。

收拾停当,才下午四点多,离开饭还有一段时间。拿了画本去餐厅。喝茶画画。虽是简单的英国红茶,加奶加糖,就着窗外的风景,变得无比美味。喝茶速写了一幅窗外的冰川。又去露台写了山舍外景。


山舍外景速写


山舍外的Moiry冰川

餐厅里又见到了罗马尼亚三人组。已经是第二轮啤酒了。 也见到Nico和他的金发女友。两人九多才出门,和我前后脚到了山舍。不过又去了后山探视。再一问,今晚还是同一间寝室。

18:30还差一点儿,大家伙儿已经按照桌上的铭牌坐好,像幼儿园的娃娃,眼巴巴等着老师开饭。我们这桌三人,我、Demine,还有Mark。Mark之前也在Arolla的酒店见过,但没打过招呼。这回就算是认识了。他在比利时药厂工作。前后环视发现,我们这桌,是一大屋子三十人里仅有的三位单独走山者。


餐厅早早坐好等着开饭

餐厅的布置道也认真。每组客人之间都用玻璃隔板分隔。我们三人,每人一个小隔间。独自一人,说话还要隔着玻璃板。

晚餐准点启动,开始热热闹闹地上菜。这里上菜是齐头并进式。几个管理员男女同时大盆小碗地端出来分发。等一轮吃完,一起撤下再端出下一轮。

头枱洋葱汤。没有法式奶酪洋葱汤的稠腻。简单,却提味儿开胃。刚出锅滚滚烫烫地端上来,让人胃口大开。配的面包也松软可口。面包一篮很快吃完,又叫了一篮。撤下时,看有的汤盆竟然没盛完,赶紧叫住管理员美眉,给自己加满。旁边儿的Demine和Mark也各加了一大碗。


头枱的美味洋葱汤

汤后是主菜。煮青豆,酸菜炖香肠。甜点是巧克力蛋糕。对自己都是美味。都来了个光盘。说起来,这个山舍,远在冰川边缘的山崖上。不通公路也没有缆车。一应补给全靠直升机每周三次。山上餐厅就几个年轻男女生打理。入嘴的每一粒食物,来之不易。光盘是必须的。


主菜和甜点

晚饭后,和Demine、Mark三人在餐厅闲聊。天南海北。

20:30回宿舍,Nico和女友已经睡下。窗外,可以听见雨打屋檐。还有下面冰川下流水的哗哗声。

今天,虽然爬升最多,但路况良好,远比想象的容易。路程17公里,高程提升1900米。下降600米。

附上Haute地图,让读者对每日行程有个直观印象。

laoyangdelp2021-10-26 09:56:54
太赞了!
蔓丽2021-10-26 11:33:54
跟读。 你的速写是单人走山最独特的记录
绿野蚂蚁2021-10-26 12:57:02
爬山速写太棒了,不说我都没发现鼻涕印:?“:-)
北国冰雪2021-10-26 13:40:31
厉害,爬这么高,还码这么多字,还画这么多画!
Eagleridge2021-10-26 16:37:59
艰辛地hiking换来的美景,美!
白云下面2021-10-26 18:43:52
佩服!
西岸海豚2021-10-26 20:09:00
鼻涕和涂鸦好像很匹配的感觉:))
北美愚医2021-10-26 21:38:04
You should write a book series about this amazing trip! serious
北美愚医2021-10-26 21:40:34
鼻涕不算尴尬。肚子绞痛然后...........经受过吗?
老公猪2021-10-27 00:33:30
去过很多次moiry湖,不知道山顶那边还有个餐馆,涨知识啊
whatever99992021-10-27 15:00:20
那啥,如何评价安第斯山和加拿大落基山的颜值?
longlyrunner2021-10-27 19:48:42
感谢厚评。你们骑行也很辛苦。不过,如开篇所云,路上有七十岁老者并肩砥砺前行,上山下坡,走山的辛苦就不是事儿了。
longlyrunner2021-10-27 19:49:31
哈哈,感谢鼓励并握手!
longlyrunner2021-10-27 19:51:03
讲出来挺不好意思的(苦笑)
longlyrunner2021-10-27 19:53:00
感谢跟读鼓励。和你们走山比未必有难度,只是路上时间多又是一个人,多些故事罢了(笑)。
longlyrunner2021-10-27 19:53:33
嗯,是这感觉(握手)
longlyrunner2021-10-27 19:54:41
哈哈哈,有吗?(笑)
longlyrunner2021-10-27 20:00:56
医生玩笑了。不打晃,就是路上日记涂鸦略加整理而已。能被大伙跟读已经汗颜。哪儿敢再做它想!
longlyrunner2021-10-27 20:08:39
(大笑)确实没有经历过!想到了路上的遍地牛粪。。。看来,走山带够了手纸最重要!
longlyrunner2021-10-27 20:09:45
嗯,除了吃饭喝酒、还能住宿。山舍建筑和周边风景皆漂亮!
longlyrunner2021-10-27 20:30:08
您批评的是。俺中了“五岳归来不看山,那啥归来不看岳”的排名流毒。。。
longlyrunner2021-10-27 20:35:42
对了,山谷中的路边,也有躺平。附上照片。。。算对你们另一端躺平的呼应吧(笑)
longlyrunner2021-10-27 22:49:30
谬赞了!
熊猫媳妇2021-10-28 09:09:17
主要是太饿了,这几盘都吃光了。
蔓丽2021-10-28 11:27:38
同感。阿尔卑斯山犹如欧洲的fashion风格,有她独特的美 - 不是她海拔有多高,山有多险,等等。
有点阳光就灿烂2021-10-28 16:02:31
终于看到大侠更新。北美山也漂亮但树多,熊多。
longlyrunner2021-10-29 22:21:43
嗯,走山总是胃口奇好,啥啥都是美食。这,也是一种简单的幸福。
longlyrunner2021-10-29 22:26:39
感谢跟读。各地风景不同。但雷电皆吓人。早年Half Dome顶一场雷电死两人伤三人。走山,特别是高海拔,需特别小心!
小黑猫2021-10-31 18:57:16
你是有缆车也不坐的人,按理应该更喜欢加拿大落基山的荒野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