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8月30号,也Haute步道上的最后一天。
七点半用完早餐,去厨房取了昨晚订的午餐三明治和一只苹果。收到的账单是份别致的明信片。
上面的明细罗列在此(以瑞士法郎计):
Half-board住宿(包晚餐早餐): 75
淋浴 4
大扎可乐 6
茶 + 续杯 8
三明治午餐 5
苹果 2
总计:100
话说俺家LD读过了俺前一篇博客后评论:除了早餐集中供应开水咖啡之外,其它时间山舍里开水本来是要钱的呀。LD这么说也不是乱讲。俺这次走山回家之后,LD立刻出发走了TMB。走过了勃朗峰步道住过了山舍,热水又是她的命,自然有发言权。LD又加一句,旁的不说,在法兰克福机场转机,那儿的咖啡馆儿要杯热水还要2块半欧元呢。之前,自己确实从没早餐之外点过热水或茶,就那天,也许是被Sue那种热水兑苏格兰威士忌的喝法闹的,莫名其妙想来杯热茶。才会有这种发现和诧异。
背上背包出门前,又去感谢了管事儿小姑娘和那位厨房大叔。还给他们留了张影。悬崖峭壁之上能有热饭淋浴和干净床铺,已属不易。今天早餐时我特意数了一下人头。一晚上住下的走山客大约四十几人。到了中午下午,还有络绎不绝的day hiker们从山下的镇子Randa走上来看景吃饭喝酒走吊桥。打理这个山舍,要从早忙到晚,辛苦操劳。而山舍明信片做账单,别致又贴心。很喜欢!
今天,到Zermatt要走25公里。路程上,是Haute路上距离最长的一天。八点不到,一伙人男男女女老老少少便不约而同背上行囊出了山舍。不想外面却是云雾缭绕、遮天蔽日。
昨天山舍前面坠石的陡坡看不见了。坡下的吊索长桥也隐身雾后。心里还想像着走在桥上,可以俯瞰脚下昨天坠石的山谷,还可以仰视山崖眺望Zonda山谷。看来这些事没希望了,更不可能有明信片上以雪山为背景的吊桥倩影。心里些许遗憾。
跟着众人走上了盘山的下坡路,久久见不到吊桥的影子。等到了桥边。才见到半截这侧桥身。另一端结结实实隐在云雾里。 即使这样,仍不减大伙儿热情。几位大叔大妈们叽叽喳喳。或在桥头成对儿地绕首弄姿,或者桥上来回行走摆pose。俺这孤身一人的,自是责无旁贷的大众摄影师。待大伙儿看够拍够了,雾也消散了些,这才排排列队走上了吊桥。
这座名叫Charles Kuonen桥的拉索桥,可是Haute山最有名的人造地标。钢索就拉在两侧山体石头上,圆弧的钢缆吊着底下一米宽窄窄的桥身。全长五百米。建这桥段目的,昨天的山顶坠石给出了答案。桥下这段陡坡上滑坡滚石不断。为了安全,于是坡面上拉起这座桥。有了这桥,安全之外,也省了之前穿越谷底,又下又上跋涉的艰苦。
上桥后,云雾散去不少。可以看见下面的坡地,却仍不见Ronda镇子所在的山谷和对面山崖。若干人等行走在桥上,桥身左右摇晃兼上下波动,搞得脚下也醉酒般步履蹒跚。之前有人开玩笑,看这细细单薄的桥身,十几个人走上去心里颇为不安。不过,想到这桥建在瑞士,对瑞士工程质量的笃定让人心下释然。自己其实重度恐高症。好在有栏杆可以手扶。附上桥上行走的视频。让读者有个体验。
过了桥,遮住对面山体的云雾窗户般开了个口子。显出对面山脊以及云外的艳阳。颇为梦幻。
路,依然是折折返返、上上下下,布满碎石。不少地段还拉了牵扶的安全绳索以保安全。好在一群人走,路旁的大坡也没陡得那么惊心动魄。半山飘着的云,也让人不那么恐高。路上拍了几段视频,可以体会。
山里的云,像娃娃的脸。刚刚浓云密布,转过一个山腰又云开雾散。前面,一块浮云之上湛蓝的背景下,渐渐耸现一只漂亮的雪冠尖顶。
马特洪,那个是马特洪峰呀!有人发一声喊,一队人停下来定神观望。啊,这就是马特洪啊!终于见到了马特洪啦!大伙儿惊叹赞美着,纷纷掏出手机、举起相机!
见到这般壮丽奇景,自己的兴奋也溢于言表。尖耸的马特洪峰,乃是Zermatt甚至瑞士阿尔卑斯的著名地标,也成了Haute步道终点标志。这一路十一天,说到底,就是曲曲折折走向马特洪峰的朝拜之旅。可马特洪呢,就像绝色美女,轻易不把美貌示人。非走到面前不能得见。也只有今天,这步道上最后的一天,才可能见到她的芳容。
立在山道上,喘着粗气,看云雾慢慢飘移,露出了更多的雪冠。心里,估摸着如果描绘这幅美景,该如何下笔。。。
这时发现,这尖尖雪冠下面裸露山脊的形状,有些眼熟。再看阳光照射的方向,随即恍然!
呃。。。这座山不是马特洪吧?这,应该是Hut对面的维斯洪(Weisshorn)峰。你们看这方向。。。
哦,对哦。马特洪该在南边儿,可这山是在西边儿,有人附议。正说着,身后小跑过来一个年轻人。一身短打背个小包。一路喊着借光从身边快速超过。听到我们立足观望议论,他嘟囔一句,这山可不是马特洪,这是维斯洪。便一路跑远。
这么漂亮的山,怎么就不是马特洪呢?有人嘀咕着。众人听罢大笑,继续开始跋涉。
自己也有些郁闷。这维斯洪峰自第六天起就进入了视野。这些天,其实都在围着它打转。即便如此,人家还是半遮半掩地摆了俺们一把。唉,好在自己入眼走心过手的画画感觉还有记忆。这,也算走山画画变相的好吧。
走前面的Ruth突然停下来,指给我们看路边的野花。这个,就是美国人给俺们按的国花。我自己一下没反应过来,Ruth边走边说,你们都看过“音乐之声”吧?那个剧里,不是有首雪绒花(Edelweiss)的歌儿吗?唱的就是这花儿。不过,故事虽然发生在奥地利,可俺们奥地利人之前从没有听过那首叫雪绒花的民歌儿。除了钱上印过,好像俺们对雪绒花也没啥特别待见。倒是去了美国读书,那里的人只要听说俺来自奥地利,一定要来给你哼唱“雪绒花”。我想说俺们没这种喜好也没这歌儿可就是没人信,好烦哦!
Ruth快人快语。她在美国读过书,得了比较文学博士。之后又在美国大学教过书。后来因为父母年迈和事业选择,又回到了奥地利。她这一番话,惹得周边一众老美乐不可支。旁边儿俺那位Palo Alto的邻居大叔大笑着说,哈哈哈,不用谢,Ruth,真不用谢。张冠李戴替你们做主出头,是我们的美德!众人又笑。
10点半,终于云消雾散。艳阳高照、蓝天如洗。这么一个好天气里完成走山最后一程,也是幸运。按说,和这一队人走山,插科说笑,有趣不累。只是不少大叔大妈脚程确实太慢。心里,又早痒痒地想早些见到盼望的马特洪,也留出足够时间慢慢描绘。后面的路,赶上一段长长下坡。于是,和众人一一作别,超越前队。快步向前赶去。
终于,走近了那个大转弯。这段,先由北侧向东,穿过个村子,再折返向西。其实,就是绕过一条深深的山谷。谷底涛声轰鸣,是条湍急的河。村子里有餐馆。无奈自己已有午餐。并不滞留,快速穿村而过。
过了河,又开始长长上坡,一直走到山崖高处。又对着上午的艳阳没有遮拦。顷刻汗如雨下。好在几里之后,路再次折转向南,隐在树荫里。这里全是山颠边儿的行走,山谷的道路村舍房屋,就在脚下。偶尔有一列火车,红色蜈蚣般慢慢爬过,似乎触手可及。
下午一点,在山边儿一处树荫下打尖午餐。开吃那只两瑞法的苹果。旁边一对父女骑车从步道前驻足看路。自己刚刚上来的山路,有些颇为险峻。不知这父女俩儿带着自行车要如何应对。
快速吃喝完毕,继续赶路。绕过一个山梁,前面巨大云团的顶部,豁然露出黑漆漆的山尖。山尖后,滚着一片浓云,像是被风鼓起的头巾。或者说,是风捧起的一头秀发。
这,应该是马特洪无疑了!激动之余,脚下愈发用力。
马特洪周边的云雾渐渐飘散。一侧锥形的山体渐渐浮现,可另一侧,依然裹在云雾里。后来知道,那是山体被风一侧因湍流形成的云雾。真的像被风吹起的脑后的围巾。也像一面旗帜。所以,英文里,这种云就叫Bannar Cloud。虽然没有看到完整的马特洪峰,依然兴奋激动。
终于,云幕渐开。马特洪的身型越来越明显。找到了个视野开阔处的木桩。坐定,描了两张。云不是自己擅长,虽非特别满意,也算差强人意。
正画着,早晨同路的那一群慢慢赶了上来。山路上不时有相识的山友走过。向我兴奋地喊一声马特洪,用手杖指指。算打了招呼。呵呵,有了今早的误判,估计大家见到真身格外兴奋激动。又见到一位年轻人背包里插着红旗从路上跑过。跑一段,在山路上插一支,当时还奇怪,后来才明白为啥。
画完起身,背起背包准备上路。艳阳高照山风猎猎,面对白云雪峰青山,风景壮丽让人流连。心里一个声音叫:快上路吧,赶紧赶到镇子里可以洗澡休息吃东西。这十一天辛苦劳累就要结束啦!可另一个声音又在喊:不急不急,再坐一会儿再坐一会儿吧,这儿的风景多好啊。以后再也见不到啦!唉,这种天人纠结纠缠了自己一路。到了最后还是无解。放段这里的视频以飨读者。
远远,可以看见山下的Zermatt。后面下山这一程,进入了树林。没了视野,只有气喘吁吁两腿酸胀的下山。这一路岔路极多,又荫翳蔽日难辩方向。好在跟着路上插的小红旗,终于走出树林,Zermatt小城就在眼前了。
终于,路边见到一处电梯入口。进出人不少。入电梯下去后走出来,竟然发现Zermatt的马特洪缆车中心。从这里到酒店,只有两百米。
终于,8月30号下午3点整,人立在了Zermatt镇中的缆车中心门口。自8/20号下午一点半开始,历时十一天的瑞士Haute走山之旅,圆满划上了句号!今天跋涉25公里,高程提升850米,下降1550米。算是很棒的收尾了。
不过,虽然Haute徒步算是收尾,Zermatt小城多出的一天着实有趣。后面,还会有个外一章,讲讲在马特洪周围的有趣。希望大伙儿能喜欢。也希望不会拖太久(苦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