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洲雪梨子2020-08-21 09:49:31

由诗人之死而想起故人

 

昨天,又有一位名人去世。是位老右派分子、著名的诗人流沙河先生。

 

如前一般,我的右派朋友圈里都是有关流沙河先生的帖子,有表示哀悼的,有介绍生平事迹的,也有摘录流沙河先生诗文和警句的……这些我一般都点赞而不点开—除非是这位文友自身感受而作。否则,传送转发,举手之劳,除了证明自己的三观、立场和品味,别无他用。当然转发者自以为积沙成塔,集腋成裘,既能明志,也可形成影响。以前网络上就流行过这类金句:转发,就是力量!”或“围观改变中国”。

 

其实,转发不是力量,围观也改变不了中国。防火墙才是力量,马列祖师爷好像有句名言批判的武器不能代替武器的批判”,很多人至今未必懂得个中三味?

 

我很少读新诗、也不懂得怎么欣赏,对流沙河先生的了解仅限于媒体的炒作,包括这次他的离世。但我一直对这类老右派分子保有高度的尊敬--仅仅从朋友圈中纪念文章的标题就可管窥其思想,比如他反对读《弟子规》……

 

不过,我知道流沙河的大名,则是很早的事儿。八十年代开始,新诗在国内兴起,尤其是朦胧诗;海峡两岸的文化交流也开始涌动,我的一位文友手头有本《台湾诗人十二家》,介绍对岸的诗坛名人,编者就是流沙河先生。

 

这本书印数不多,那个年代买书不像现在这么方便,碰到好的书出版需闻讯到书店排队抢购,没住大城市的读者为购好书要不惜远道至省城甚至是北京的王府井新华书店购买!而我们文青平日里切磋文字,全仗脑海里的阅读量,而争辩论证自己的观点则需要展示自己的藏书。有人藏有内部发行的《新阶级》,有的从京沪购得新出的尼采、叔本华的书,还有家藏文革前的诸子集成等,这些都是吹牛的依据,更是炫耀的资本。文友郑兄手头有《台湾诗人十二家》,悉知台湾的诗坛,和喜爱新诗的朋友们说起纪弦、洛夫和余光中等好不得意,好不招摇,让人羡慕。我们戏称他“拥书自重”

 

我那个年代也热衷过一阵新诗,常找郑兄借阅吟诵;更想购置一册闲余品读,我曾利用假期探亲时到青岛的即墨路新华书店和武汉的武胜路新华书店等查询过,均已脱销,怅然不已。

 

八七年“小风波”后,我和几位朋友被迫离开Y城。惜别之际,郑兄割爱将此书赠与我。不过,他在题签时也不忘幽我一默,书挖空心思”。意指我曾一直欲将该书据为己有呢

 

那是一个爱读书的年代。

 

此书一直跟我辗转川粤,后又随我作为“外来务工人员”僦居帝京,一起颠沛流离,如同故友。前几年举家去国南下澳洲,为省钱只能从几十箱书中挑出小部分,其中就含这本。

 

流沙河先生的离世,让我想起它,赶紧从书柜中找到、翻阅,看到扉页上老友的题字,想到当年在郑府纹枰对弈把酒论道的日子,不禁万千感慨。我与郑兄不见三十二年矣,一说他和弟弟去了美国,但音信杳然。当年自称“少翁”的潇洒青年,想必也和我一般两鬓华发了吧。

 

对了,他的大名:郑国华,山东烟台人。此文如能联系上郑兄,我等欢若平生,那将是区区人世间之大幸。

 

 

 

 

2019.11.24-29於悉尼

2020.08.21墙外首发




更多我的博客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