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经典赏析2021-04-01 10:00:02

老子在道德经里说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字面意思是说只有不争,才没有人能与他争。

 

这句话反过来讲就是如果和人争,就一定有人和他争。如果没人和他争,那他又和谁争呢?因此,只要和人争,必有人和他争,如果不争了,那也没有人能和他争了。

 

现实中,仿佛我不争,也会有人与我争,如果“不争”就会害怕失利或受控,失利受控就会有失意。“不争”但心对争的对象有所求,还被其控制,那“不争”只是回避了争,不是真正的不争。而回避争,结果就是感到失利受控,失意的感觉,因为失掉了心中欲求的对象。

 

争。需要争的必然是有欲求的对象,如利益、权力、名声。越需要争的东西,往往就会越稀缺。但越是稀缺的事物,对于人来讲却反而越不是必须的。空气、阳光和雨露,不需要争每个人自然就可获到,空气时时存在,阳光晴天就有,雨露则在雨天或潮湿的季节。相对于阳光和雨露,空气是最不稀缺的,我们几乎不会注意到它的存在,但人没有空气一分钟也不行。

 

争,是个体强化自我存在感的表达,个体对强化自我存在感的需求就是个人欲望。能产生欲求的事物,如金钱不一定稀缺,但欲望却可以让人感觉一直不够,因此需要不断的索求,拥有金钱就等同于拥有物质,对物质的拥有强化人在物质世界的存在,带来安全的感觉。性欲和其繁衍的功能是另外一种对存在感的需求,个体在这个世界是一个个孤独的灵魂,独自来到这个世界,也得独自离开,个体通过情欲与世界连结,心永远无法满足是对孤独的真实写照,性通过肉体的连结,灵魂发生短暂的融合产生愉悦,暂时告别孤独,但短暂的告别之后还得回到现实,迎接短暂愉悦的是回到现实的失落。瘾,与性相似,是灵魂不断用对具体事物的连结来暂时忘记现实的孤独和失落。

 

人因为欲来到这个世界,带着欲长大,老去并离开。“欲求”需要“争”在现实里普遍存在。因为欲和争的存在,道德、礼仪、规矩和法律才有存在的价值,建立社会秩序规范个人行为。但是欲求和限制是一对天生的矛盾,在规则下的争就是怎样利用规则更好地达到争的目的,而欲求的不断扩张带来的是对秩序和规则的持续张力和对个体和资源持续增加的压力。




更多我的博客文章>>>
孤岛侠客2021-04-01 10:45:11
嗜欲深者天機淺。好爭鬥的人都是一介武夫,那裏懂得天機?老子(道德經作者)與這些人有啥好爭的?:-)
文化经典赏析2021-04-01 11:20:28
性相近,习相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