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定胜人,很简单,你家的草坪一个星期不打理,就天定胜人了。
在自然面前,人除了“是暂时的”以外,啥也不是。
以语言来说,比较汉语和英语,则汉语是天(最少人为,最多天然规律),英语是人(人为最大化,天然规律最小化)。在人为因素含量方面,西方语言都重人为,轻天然,比英语只重不轻。
为啥这样说?
任何语言组织原则都有自然与人为两种因素。
自然因素,是人的认知机制起作用,任何两个词放在一起都会发生互相作用,结果不外是产生意思,不产生意思。
如果产生了意思,那么可能是唯一意思,也可能是多个意思。
从多个意思确定某个意思,有两种处理方式,一是人为标识,二是引入更多因素,放到情境中去。
比如中文的救火,英文的firetruck, 都是认知机制发挥作用。不会有人以为中文是保留火,英文是纵火车。
语言的这种方便组合依赖认知的搭建完型(心理学分支理论之一)功能。
人的认知有这个功能。
这个功能是天然的,比任何人的臆想与人为创造都严谨,都强大。
如果加上具体的交流情境,那么很多意思都可以通过堆叠来实现。
比如跳水,养伤,关公画着红脸等等,堆叠就产生明确的意思。
没学过SVO的中国人都知道是什么意思,学了SVO又学了点儿高级语法的人也都知道是什么意思。只有学了SVO就成了语法专家的中国人,会说“哎呀不科学”。
呵呵。
这是认知能力的完型功能,不是不科学,而是你知道的“科学”太低级太可怜,测量不了,理解不了。
汉语利用句子的线型结构与认知的组合能力可以以极简的形式灵活处理不同信息。比如,
台上坐着主席团。
主席团坐在台上。
主席团在台上坐着。
那个房间窗子开着。
那个房间窗开了。
那个房间的窗开着。
那个房间开着窗。
那个房间开了窗。
句式变换可以灵活地突出不同的重点信息。
英文有一些对应的结构变化的句子,但累于人为形式依赖,达不到汉语这么简洁且灵活。
另一方面,英文显然不满足于这种自然的组织原则,它要在句子中尽可能多地加入人为信息,给所有的词都尽可能地打上人为的烙印,对句子组织进行人为干预。比如用时态、数、格、人称等对词进行标识。
比如过去时的标志,有规则不规则两种情况,让所有说英文的孩子都会困惑一段时间。这就是人为的问题。
给人称标性别,有时标有时不标。
必须得标的,语法上没问题了,又在道德上产生了问题:你不能凭外貌来假定人的性别,乱假定会冒犯别人。
这还是人为的问题。
人为标识过多,不但多数时候是累赘,而且极大地限制了思维的灵活度。就象依赖空军的部队没有空军就不会打仗了一样。
有人会说,你看最近两百年不是西方NB吗?
是啊。
西方NB是因为他们对人为的追求刚展开。现在社会问题出现,看不到西方有什么有效的方法,科学也帮不忙啊。
那么中国没有科学,不是汉语的原因吗?
是啊。
是汉语的原因,但不是汉语的毛病。
汉语是主因,因为汉语太过天然,忽视人为,所以没有发展科学。但是汉语的天然机制太强大了,只要有这个意识,只要它想,就可以发展科学。
人不能胜天,天可以胜人。
西语打开了一个世界,但它守不住。人为的东西哪有长久的?老天一怒,灭之。就灭了。
汉语不同,如果想经营这个世界就有办法,因为它符合天然之道。汉语没有人为,老天想灭,也灭不着。
哈哈,大概道理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