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洲雪梨子2020-07-27 03:21:17

永远的思念:悼姑妈

 

在上海出差,周五上午接到荆州表姐的电话,说姑妈已于昨日(二零零九年八月二十八日,星期四,农历七月初九)仙逝,享年93岁。

 

姑妈是爸爸唯一的姐姐,年长12岁,算来应该是1916年出生。姑妈生于农历八月间,正值桂花飘香的季节,按乾驿濂溪堂周氏族谱,取名周庆桂。姑妈成长的期间正好是民国初期,军阀混战,民不聊生,姑妈随着从军的祖父辗转东西,阅历不俗。

 

记得有一次我从四川重庆乘船到荆州走亲戚,顺道看看她,谈起乘坐的轮船,她问我坐几等舱,房间几个人,我才知道老太太见识不凡。原来她坐过江轮的包厢。于是说起她的故事来:民国十八年(1929年),祖父所在的国民革命军湖北独立十三旅奉命开赴扬州,即在武昌乘船顺江而下,祖父当时是旅长徐声钰的手枪连(警卫连)长,当然是坐头等舱。

 

姑妈见娘家人来,话也特别多:那个时候你爸爸还小,不到一岁,但头很大,一个小勤务兵抱着,两个人的头几乎一样大。你爸爸的一周岁生日就是在扬州过的”。当时见面的时间是上世纪八十年代末,思想尚未及现在的开放程度,我问起祖父因何种原因回武汉,她说是蒋介石派陈诚将徐旅长缴械,因为他们不去打红军。这件事一直是我们家族的说法,查国民革命军第十一师或第十八军军史,确有这段历史,不过从当时的情况看,蒋介石主要在忙于中原大战,湖北国民革命军湖北独立十三旅被收编应该还是蒋介石想统一军队、统一思想、一个领袖、一个主义的具体体现。再说,按当时的军纪和战斗作风,蒋介石、陈诚的中央军显然要比徐旅长的部队要革命”、进步的多。

 

不过,解放后为了子女的进步,全家人不得不统一口径:祖父曾在国民党军队,因为反对打红军而离开的。这样,我伯父、众多的第二代要求进步的表哥表姐们得以参军、入党、融入新社会。这也是善意的谎言”。

 

姑妈在周家排行老二,小名桂祥。哥哥叫欣祥,十岁那年去世;下面两个妹妹分别叫菊祥、瑞祥,也夭折在兵荒马乱间,那时的医疗水平低,大家只能猜测可能是这名取的太招摇。祖母朱家的老人说,以后别再什么什么的啦,后来生伯父,叫大牛,父亲叫小牛,果然活下来。不过父亲后面还有个弟弟,名字也很泼辣(方言:卑谦、粗放之意),叫毛三,但却没能活下来。

 

姑妈在祖父从军时还是大小姐,提亲的人很多,但到适龄待嫁时家庭开始破落,姑妈嫁给T城的熊家,我们称菊生伯。生活平静幸福。也和祖母一样,姑妈生了七个子女;祖母是四男三女,姑妈是三男四女,但姑妈的小孩全部活下来并健康成长发展。新旧社会还是两重天啊!

 

姑妈八十多岁尚能做家务和打麻将,据说有时候还和年轻人一起打通宵麻将呢。直到最近的三五年,她九十岁后身体渐渐差一些。另外,七个子女大都分别在外地,只有幺女儿同住在荆州。平时说话的人不多,记忆也就慢慢减退了。

 

去年因家父思念姐姐,让我专程到荆州一趟探望姑妈,看起来她老人家身体还是不错,就是有些老年痴呆,对近期的事模糊,但往日的事情却异常清楚。她和我说起很多她儿时的事,她见过陈诚, 是个矮子。另外,在扬州给徐旅长拜寿,背过好多次的贺词临时给忘记,闹个大笑话......

 

 

姑妈周庆桂(1916-2009),2008夏于荆州

 

姑妈的一生,起伏跌宕,但在她的言表间一点也看不出“曾经沧海”。她总是那么淡定、达观。姑妈的眼神里有一股坚定、智慧的力量,也许正是这力量伴随着她从容走过近一世纪。

 

姑妈走好!

 

2009.08.29撰于上海

2020.07.27墙外存档

 

相关链接:

父亲的死

忌日悼“知青二姐”

 

 

(本文请勿转发,谢谢)




更多我的博客文章>>>